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亞洲國家“綠色”“轉型”征途漫漫

http://www.CRNTT.com   2010-04-11 07:49:36  


博鰲亞洲論壇已發展成為亞洲地區(包括澳大利亞)一個重要的制度性多邊合作框架
  中評社北京4月11日訊/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從9日起在海南博鰲舉行三天,主要討論全球多邊治理與亞洲發展模式轉型這兩大主題。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文章稱,自2001年成立以來,博鰲亞洲論壇已發展成為亞洲地區(也包括澳大利亞在內)一個重要的制度性多邊合作框架。今年是第九次年會,主題是“綠色復甦:亞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三大關鍵詞是“綠色”、“轉型”與“合作”。在全球多邊治理方面,本次年會將舉辦“從G8到G20:全球經濟治理的新架構、新原則、新力量”、“貿易保護主義:全球經濟脆弱復甦的現實威脅”、“全球金融監管新格局”等一系列會議。

  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八國集團的式微以及二十國集團的崛起,使得亞洲與大洋洲國家在全球多邊治理方面的話語權顯著放大。目前亞洲國家在G20方面正面臨兩個緊迫問題:如何將G20進一步做大,將之發展成為全球範圍內最重要的多邊合作框架之一,讓G20在全球經濟、貿易、投資與金融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進一步團結起來,聯合成為G20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讓G20能夠成為新興市場國家集中展現其利益訴求的國際平台。然而,在G20的亞洲國家中,既有發達國家也有新興市場國家,既有資源進口國也有資源出口國,既有全球性大國也有區域性國家,要形成集體行動,並非易事。

  文章表示,2009年,亞洲與大洋洲新興市場國家已漸漸從次貸危機的陰霾中復甦,而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依然處於金融市場動蕩、失業率高企與經濟低速增長階段。在這一背景下,由發達國家發起的、針對新興市場國家出口的種種貿易保護主義舉措此起彼伏。這已經嚴重威脅到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因此,如何旗幟鮮明地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就成為本次博鰲峰會的重要議題。鑒於亞洲國家與大洋洲國家大多為淨出口國,在這些國家之間達成協議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全球範圍內出口國與進口國(主要為發達國家)之間如何達成協議,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而要在出口國與進口國之間達成實質性協議,這需要出口國與進口國雙方均有實質性的結構調整。無疑,這樣的結構調整,對雙方都是痛苦的。

  在亞洲發展模式轉型方面,本次年會設置了“亞洲發展模式的再思考”、“低碳能源:亞洲領先世界的機遇”、“消費:亞洲經濟的軟肋”等分論壇。在危機後復甦的背景下,針對這些議題的討論非常必要,但估計能達成的實質性協議有限。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