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強大的應變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09-02-16 10:02:59  


中國發展模式可以幫助它克服還在惡化的金融危機。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文章“中國強大的應變能力”,文章說,中國創新的發展模式可以幫助它克服還在惡化的金融危機及由此產生的任何社會和政治動亂。此外,如果中國能安然渡過這場風暴,其作為新興經濟和政治力量的地位將進一步得到鞏固。全文如下:

  自鄧小平開放中國經濟30年來,今天的金融危機和迫在眉睫的全球衰退,正前所未有地挑戰著中國出口驅動型的經濟模式。實際上,近幾個星期,成千上萬製造業工廠的倒閉,和工人騷動蔓延的威脅,正嚴重困擾著這座“世界工廠”。

  我相信,中國創新的發展模式可以幫助它克服還在惡化的金融危機,及由此產生的任何社會和政治動亂。此外,如果中國能安然渡過這場風暴,其作為新興經濟和政治力量的地位將進一步得到鞏固。

  仍有大規模社會動蕩的危險

  中國經濟模式的核心是一系列改革進程的謹慎排序,其中經濟改革優先於政治改革,也就是保留現行的憲法體制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這一模式大大解放了官方的意識形態、經濟、和社會,同時也保留了主要銀行和大型國有企業的公有制基礎,並以此作為“經濟的穩定器”。

  同樣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自主權雖然多數下放給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也通過保留地方黨政官員的任命權來繼續主導政策。簡言之,中國模式結合了務實主義、自由主義和市場競爭的要素,但同時也融入了很強的國家干預。

  這種“模式”的驚人之處,是使中國近30年來在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中保持了快速的增長。儘管中國並非唯一享有這種長期發展的國家(二戰後的日本和韓國是另外兩個例子),但這樣一個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一度貧困的國家能够取得如此持續性的經濟發展,的確是個奇跡。

  當然,中國也存在問題。環境惡化嚴重、反映貧富差距的“基尼指數”不斷擴大、而官員的腐敗也未得到控制。國內消費也沒有得到有效拓展,導致經濟發展過度依賴出口和國外投資。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