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20年後看東歐轉軌

http://www.CRNTT.com   2010-04-21 08:38:11  


“卡廷慘案”遇害者墓地
 
  匈牙利認為現在趁著俄羅斯地位相對軟弱的歷史機遇,應該盡快融入西方,90年代社會黨主席霍恩說,“如果錯過了機會,將是歷史性的犯罪.”所以他們願意接受國外資本主導的國際分工,他們過去認為接受蘇聯的分工和接受現在大家庭的分工和接受歐盟的分工,都是分工,轉變觀念並不難,有民族淡化的趨勢,在這些國家的確可以看出來,是主動迎合。

  在他們看來,多元化、市場化、北約化是“三位一體”的。 

敏感的俄、波關系

  俄羅斯和波蘭之間的不信任從來都沒有改變。俄國人認為不翻歷史舊賬,都向前看,蘇聯時期的事情就不管了;波蘭人不答應,波蘭人說“勃蘭特也不是法西斯,勃蘭特可以在奧斯威辛下跪,你普京為什麼就不能下跪了?”之前一直在談這個問題,2005年普京不參加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解放60周年的紀念活動,當時的波蘭總統克瓦希涅夫斯基也沒有參加5月9日在莫斯科舉行的盛大閱兵活動,普京在講話中也沒有提及波蘭人為戰勝法西斯做出的犧牲和貢獻(當時,波蘭人口只有中國的1/18,二戰犧牲的人口是中國犧牲人口的1/3),波蘭是一個非常慘烈的民族。這在波蘭民衆中引起強烈的憤怒,作為回應當時的華沙市長卡欽斯基,要把一條華沙的街道改名為車臣將軍“杜達耶夫”,莫斯科官員則威脅說,要把莫斯科波蘭大使館所在的街道改名為“米哈伊爾•穆拉維約夫大街”(這是1863年華沙起義的鎮壓者),波蘭議會通過決議稱:“卡廷森林事件”是第三帝國和蘇聯人之間的共謀,為的是消滅“波蘭最有價值的和愛國的公民”。4•10波蘭總統罹難,網上有很多的網友說這是一個陰謀,雖然有“陰謀論”的說法,但我問波蘭使館的人,問他們怎麼看黑色星期六,他們說所有的數據沒有來之前,都不能妄下結論,這個問題以後可以看。

  2004年波蘭積極涉足烏克蘭的“顔色革命”,普京在該年底的記者招待會上說,波蘭總統應該更加關注波蘭的國內失業和國債問題,克瓦希涅夫斯基立即回應說:我無悔於我們對烏克蘭所做的一切,這是我們的歷史使命。

  作為報複,2005年6月俄國國家杜馬通過一項聯邦法律,俄羅斯的國慶日從11月7日,改到11月4日。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要改到11月4日,11月7日是十月革命節,11月7日以前波蘭強俄羅斯弱的時候,波蘭也幾次入侵過俄羅斯,波蘭和立陶宛聯合王國打到過莫斯科城下,而且也兩次扶植過傀儡的沙皇(親波蘭的傀儡沙皇:季米特一世、季米特二世),11月4日就是俄羅斯民兵米寧和波扎爾斯基,他們率領貴族和民兵把波蘭侵略者趕出去,所以把這一天定為俄羅斯的國慶日。兩邊就這麼一來一往,俄羅斯不進口波蘭的肉類,又不給波蘭供氣,所以一直吵下去,這種隔閡和不信任一直存在。去年9月份的時候,現在的總理圖斯克說,我們紀念二戰,要知道誰是幫凶,誰是戰犯,梅德韋傑夫回應,把蘇聯和德國放在同樣的位置上,這絕對是一個天大的錯誤。一直到今年俄羅斯有所改變,俄波關系有所緩和,沒想到又出現了波蘭總統罹難。4月7號是“卡廷森林”揭幕的時候,普京已經下跪了,而且在4月11號時,把“卡廷森林”的電影在莫斯科的國家電視台也播放了,梅德韋傑夫說,到18號國葬時他也要去。我也問在北京的波蘭朋友,問他們覺得俄羅斯這次的態度怎麼樣?他們認為應該值得肯定。因為波蘭有八成的民衆,要求俄羅斯為它過去所做的事情道歉,並說我們的未來是建立在對過去承認的基礎上,如果過去被一陣大風吹掉的話,那就沒有未來。

政治冷漠化與傳統政黨危機 

  我現在談談他們面臨著一個什麼樣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參選率很低。比如說保加利亞,投票率從90%到1994年減少到74%,1997年減少到62%,2009年是60%,60%已經是最高了。波蘭2005年投票率只有40%,但是這一次新總統選舉,投票率會有新高,這跟波蘭民族特性有關,越是在困難的時候,波蘭民族越堅韌。所以我估計投票率會提高。

  人們已經無所謂誰在台上,左右輪流坐莊已經各自有了這麼多回。大家都不看喊什麼口號,主要是看怎麼去做。在老百姓看來,政黨交替這麼頻繁,人員輪換像走馬燈一樣,黨派的內訌和政治人物的摩擦不斷令人生厭,反正又不是社會制度變更,只不過是一些政客之間的“游戲”,不值得去捧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