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有條件避免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災

http://www.CRNTT.com   2010-05-02 08:39:08  


 
  目前,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情況也令人擔憂:中國房地產投資起步較晚、增長較快、且增速遠遠快於經濟增長率。2009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結束了低迷,壓抑了一年的房地產需求再次啟動,全國房價有所抬頭。不過,經過大起大落,去年股市價格理性回歸。目前,股市指數在這個價位並不存在多大的泡沫。

  7.相似的政府主導的產業政策。1982年第二次石油危機以後,日本的產業政策注重支持經濟轉換。1986年5月,日本發表了“面向21世紀產業社會長期設想”,提出以對外實現“國際水平分工”,對內實現“知識融合化”作為產業結構的新發展方向。1990年代之後日本又提出了“創造性知識密集型”的產業政策和“以科學領先、技術救國”的方針。

  反觀中國, 2008年以來,中國為應對金融危機,出台了包括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在內的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涉及鋼鐵、汽車、裝備製造業、紡織、船舶、電子信息、石化、輕工、有色金屬以及物流業,出台了上百項政策措施和實施細則,力求擴大國內消費、穩定企業生產經營、加快產業技術進步。

  8.相似的轉型戰略和舉措。政府高度重視面臨的外在壓力和貿易順差,強調擴大內需,縮小經常性收支不平衡等戰略和舉措。1986年4月,日本提出並強調了“擴大內需”、“產業結構轉型”“擴大對外直接投資”的政策導向。而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但內需的增長卻一直滯後於經濟發展。受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外需求大幅減少。為了保持經濟增長的持續性,擴大內需就顯得尤為重要。未來幾年,擴內需、調結構將作為中央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核心政策。

  文章指出,四大不同之處為中國提供騰挪空間。

  1.人口總量及結構不同。日本總人口在1990即達到高峰,而中國要到2030左右,才達到人口頂點,聯合國預計那時的中國人口總量為14.6億左右。人口總量影響總產出及總需求,對經濟增長起關鍵作用。另外,日本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即出現“劉易斯拐點”,而人口紅利卻在80年代末左右消失,而中國人口紅利將持續到2015年,而且可以通過創新制度安排,建立養老保障制度,改善勞動力市場,提高教育水平和勞動力培訓,打破戶籍制度等第二次實現。

  2.各地發展水平不同。1985年,日本的城市化率在已經達到76.7%高點,城市化已經接近尾聲;而現在的中國,城市化進程正在處於加速階段,2008年為止,中國的城市化率達到45.68%,僅相當於日本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另外,日本各地區人均GDP相差不大,而中國各地區之間相差懸殊。因此,中國有更大的潛力來消化人民幣升值帶來的衝擊。日本國內企業當時被迫將生產基地轉移至海外,而中國出口企業可以轉移至內陸省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