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鄧麗君“登陸”遺憾 台灣命運縮影

http://www.CRNTT.com   2010-05-09 09:08:11  


鄧麗君的歌聲曾風靡大陸
  中評社台北5月9日訊/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林金源今天在《聯合報》登出文章“鄧麗君的‘登陸’遺憾 台灣命運縮影”,文章內容如下:
 
  歌聲風靡兩岸三地的鄧麗君,逝世屆滿十五周年。“小鄧”生前最大的遺憾,就是無法登陸演唱。

  當年為何鄧麗君不“大膽西進”呢?據鄧的三哥透露,對岸確曾邀請鄧麗君登陸演唱,但是時任國民黨副秘書長的宋楚瑜、總政戰部主任的許歷農,都對鄧家“曉以大義”,勸阻小鄧登陸,以免影響台灣民心士氣。

  台灣軍力雖無法和大陸相比,但經貿、教育、文化、制度等軟實力,曾有大好機會影響、征服大陸。可惜台灣朝野“其器小哉”,白白喪失足以主導中國大陸發展方向的可能;更可歎的是,台灣竟選擇與大陸對抗的道路,還把彈丸小島撕裂成藍綠兩半。鄧麗君抱憾終生雖屬一人私事,但是她的個人境遇卻是整體台灣命運的縮影,這就是大憾了。

  改革開放十年之後,蔣經國才允老兵返鄉探親。蔣後的十年,通過政府重重障礙的台商,終於逐漸在大陸建立起橋頭堡。這是台灣透過經貿與民間交流,影響百廢待舉、尚未建立規格制度的大陸的好機會。可惜隨之而來的八九事件,讓獨派人士認為中國大陸即將崩潰、台獨有望。其後的“戒急用忍”和“一邊一國”更重挫兩岸交流。

  中國大陸崛起以來,全球具競爭力的廠商,莫不想深入大陸。但是台灣晶圓廠登陸的一波三折,曹興誠因和艦案官司纏身,兩岸ECFA的重重阻撓,豈非現代版的鄧麗君不准登陸嗎?

  製造業與台商流向大陸,只是兩岸交流的一部分。吸引陸客、陸生來台,一來滋養台灣的觀光、教育、醫療等服務產業,二來藉機輸出台灣優於大陸的文化、制度,是兩岸交流的另一部分。矛盾的是,台灣擔心台商西進,又拒絕陸生來台,且對陸客饗以被大陸定為邪教的功法做反共宣傳。

  《聯合報》日前刊載,中共官員高升前,得先到新加坡南洋大學受訓。星國已為中國大陸培訓九千多名領導幹部。南洋大學培訓課程充分利用新加坡中西文化合璧優勢,盡可能展現當今世界經濟和管理學等發展的最新理論。

   中共培訓幹部為何在星不在台?讓中共耳濡目染的,為什麼不是台大?鄧麗君香消玉殞,她的遺憾無法彌補。台灣尚存,我們該如何彌補台灣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