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調結構要破除經濟增長至上論

http://www.CRNTT.com   2010-06-02 08:02:27  


經濟結構調整的實踐絕不可半途而廢
  中評社香港6月2日訊/國務院近日批轉了國家發改委關於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破除制約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障礙,切實推動科學發展。證券時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馬濤文章指出,這是在當前“調結構”進入關鍵時期,國務院做出的一次鮮明表態。不能因為短期內經濟增長隱約出現困難,就再次撿起“經濟增長主義”的思維,回到一切以經濟增長為目的的老路上去。

  “經濟增長主義”是唯增長論

  文章稱,隨著房地產各項調控政策措施的陸續出台,股市出現了大幅波動,加之歐洲債務危機向深度蔓延,中國外需受到一定影響,對經濟二次探底或“硬著陸”的擔憂取代了“經濟過熱論”。“調結構”進入相對困難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不少現實問題。但在當下各方力量相持不下的時刻,我們必須高度警惕“經濟增長主義”思維泛濫,防止“調結構”的努力前功盡棄。

  所謂“經濟增長主義”,是指這樣一種理念,一切以經濟增長為中心,把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戰略和政策都納入為經濟增長服務的軌道。“經濟增長主義”思維並不是中國特有的產物,通過對戰後日本經濟研究發現,它作為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貫穿於日本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通過經濟領域各個部門和非經濟領域各條戰線的政策實踐,實現了戰後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但也產生了許多消極影響。

  日本“經濟增長主義”具有強烈的階級性,其實質是壟斷資本的高額利潤第一主義,而這些在中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是不存在的。這是中國“經濟增長主義”與其本質區別。但是,二者在外延上又具有很強的相似性。主要體現在對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主張上,譬如:經濟發展GDP掛帥,而忽視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科技戰略強調“學習引進”,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外貿戰略注重出口導向,而內需培育不足等。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