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富士康加薪看“中國模式”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0-06-04 10:21:00  


揾工者密集湧動,有人不堪擁擠邊搶位置邊罵人。
 
  這種現象並非富士康所獨有。長期以來,以廉價勞動力吸引資本的模式,即所謂的“中國模式”,使中國的經濟出現了快速增長。尤其是在招商引資方面具有優越條件的東南沿海地區,更是通過內地廉價勞動力的輸入,獲得了可觀的“人口紅利”。但是,這種發展模式,忽視了勞動力作為一個人的全面發展,尤其是一些成長於改革開放中的年輕人,對於自身的全面發展有著強烈的向往和訴求,他們的勞動換來的只是維持最基本生活的報酬,而無法以此來體面生活。

  勞動密集型企業利潤空間較小,資方為了攫取最大的利潤,唯有從壓低勞動力報酬上入手,導致職工的收入長期處於低水平,已經嚴重阻礙了社會的協調發展。越來越多的事件表明,這種以犧牲民眾幸福來換取經濟發展的“中國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

  解決這個問題,靠企業自己來發揚“善心”是不現實的,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對企業職工權益的保護。但是,由於我國各級政府目前仍習慣於以保證GDP升幅來保持經濟的發展,在資方與工人發生矛盾的時候,政府更多地傾向於維護資方的利益,而忽視了工人權益的伸張,這也是這種有缺陷的“中國模式”得以長期存在的深層次原因。因此,要徹底轉變經濟模式,需要政府作出更大的努力。

  最近,有多個省份上調了職工工資的最低標準。需要指出的是,一個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必須考慮到最弱企業的生存,它有時反而給一些刻意盤剝職工利益的企業提供了支持。因此,必須將企業的職工工資法制化,比如制定一部能夠在維護資方利益和保護職工權益之間求得平衡的《工資條例》。政府在確定一個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的同時,還必須明確職工的工資,必須與企業的生產效益掛起鈎來。

  據悉,我國有關方面兩年前就開始著手進行《工資條例》的調研起草,但至今尚未見實質性的進展。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就是擔心《工資條例》的出台,對資方形成制約,從而影響到地方招商引資的效果,造成對GDP的負效應。但是,不斷發生的一些群體性事件已經證明,如果職工權益得不到保障,將會醞釀更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拐點,以前那種用低廉勞動力來吸引資本的制度安排,不僅造成了職工權益與經濟發展的脫節,而且最終影響了社會的公平公正。(周俊生 財經評論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