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給郭台銘先生教一點做人的道理

http://www.CRNTT.com   2010-06-09 09:01:43  


郭台銘說最近雖有自殺者家屬要求高額賠償,但輕生絕對是“最笨的方法”。
  中評社北京6月9日訊/據報道,台灣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日前宣布,其旗下企業富士康“已停止所有死亡撫恤金的發放”。《東方早報》今天登載何三畏的文章“給郭台銘先生教一點做人的道理”,內容如下:

  據《環球時報》旗下的環球網6月8日報道,台灣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日前宣布,其旗下企業富士康“已停止所有死亡撫恤金的發放”。

  這話有點不好懂。如果此前披露的“自殺死亡”者,已經按以前宣布的辦法“撫恤”了,如果這期間再沒有人“自殺死亡”,怎麼存在“已停止撫恤”呢?難道郭先生或者新聞媒體不知道這樣的語言會引起歧義嗎?郭先生說,“最近雖有自殺者家屬要求高額賠償,但輕生絕對是最笨的方法”,這似乎表明,“已停止”是針對“已死亡”的案例,即不僅對“要求高額賠償”的部分不賠償,而且對以前承諾和宣布的賠償“已停止”?

  郭先生似乎覺得很不過癮,他稱,富士康之前對員工死亡的撫恤金極高,幾乎是一位員工十年的薪水。對此筆者無話可說。因為生命無價,我不想討論這個。

  但是,我覺得郭先生還有許多想法是混亂而且“危險”的。他既慷慨地承認“自己是背了12個十字架”,願意承擔沒有管理周全的瑕疵(筆者覺得報道中的“瑕疵”二字屬於用詞不當,因為我不認為發生“維特效應”只是“瑕”),但他又說,他的公司“並沒有責任”。

  然後,郭先生引用“台灣自殺防治協會”的有關報告中的說法,輕輕地將5月的六例自殺案,歸於“可能就是媒體傳播後的‘維特效應’,讓鴻海措手不及”。

  可是,我想對郭先生和把這個概念教給郭先生的“台灣自殺防治協會”說,“維特”的故事實在是太浪漫了,不要輕易引用。誰能保證這些自殺的孩子是帶著維特似的浪漫憂愁而去的?誰能證明連自殺都會集體模仿的地方,只是人有問題,這個地方沒有問題?何況,“維特效應”還是一個爭議中的概念,不能證明什麼結論。如果“維特效應”放之四海皆准,那為什麼天天處理自殺案的警察和深圳富士康的管理層以及郭先生本人沒有被這種效應感染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