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理性看待“張悟本現象”

http://www.CRNTT.com   2010-06-12 07:32:15  


 
  “張悟本現象”也凸顯醫療保健信息的市場需求潛力巨大以及高質醫療保健信息的供不應求。現在,內地保健圖書,可謂出一部火一部,凸顯市場對保健信息的饑餓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注重提高生活的質量和延年益壽。為此,人們希望從醫生那裡得到更多可靠的醫療保健信息,但卻事與願違。現在從社區醫生到專科醫生,其最大的通病是,金口難開,不善溝通。百姓無奈之下只得尋找其他的信息來源,這就助長了不實的保健信息氾濫,由非專業人士撰寫的、五花八門的保健圖書紛紛上市,養生保健類電視節目和報刊文章也頻頻登場。因判斷力缺乏,百姓在信息的海洋里極易迷失方向,甚至因此“翻船”。

                 提供健康諮詢服務

  時下,當務之急是,為遏制劣質的保健信息氾濫,有資質的保健專家應該發出更強的聲音,以此加大對醫療保健信息的有效供應,以滿足市場對保健信息的需求。筆者認為,向市場提供的保健信息不僅要有“量”還要有“質”,確保百姓得到的保健信息都是可靠的。

  首先,向百姓提供的健康諮詢服務應是一對一的、針對性強的,因為個體對保健信息的需求不盡相同。社區醫生要加大對初級保健信息的供應,醫院專科醫生要加大對專科保健信息的供應,護士也要加大對護理保健信息的供應。

  其次,媒體要善於發現並捧紅那些有資質的、有文采和有口才的健康諮詢專家,讓他們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而讓保健專家發出強音,且唱高音,旨在壓倒一些“雜音”(張悟本發出的就是雜音的一種)。這一點很重要。北京安貞醫院的醫學專家洪昭光,多年來一直在業餘時間兼職擔當健康知識的傳播者。事實證明他當得很成功,他的保健圖書一直暢銷,他在電視等公開場合為公眾舉辦的健康講座也很有吸引力,其幽默的表達和通俗易懂的順口溜,給公眾印象深刻。只可惜,洪大夫已是花甲老人,健康教育只靠他一個人顯然力量單薄,不足以壓倒來自四面八方的“雜音”。社會現在需要更多的洪大夫的接班人,他們在健康教育方面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僅能大膽創新教育內容,而且教育方式和吸引力應超過張悟本。與張悟本不同的是,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大眾樹立科學、理性和客觀的保健理念。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