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進黨中執會動員令為蘇貞昌解了套

http://www.CRNTT.com   2010-06-16 08:52:29  


 
  本來,按照常規,以蘇貞昌本人的“草莽英雄”特質,參選新北市長正好是與新北市選民的心態訴求“適銷對路”,及他曾在兩屆七年的台北縣長任內有所建樹,較為有利於爭取多數選民的支持,由他來參選新北市長,並由個人形象更討好台北市選民的蔡英文參選台北市長,對國民黨形成強大的“兩路夾攻”威脅,才是民進黨的正確選戰策略。 

  但是,蘇貞昌一來擔心倘當選新北市長,就將被鎖定在新北市,無法參加隨即進行的“總統”選舉;二來倘是能勝選,但其戰績又不如其兩次參選台北縣長的成績,面子也將掛不住。因此,他才趨難避易,搶先宣佈參選台北市長,打亂了黨中央尤其是英文主席的戰略部署。 

  蘇貞昌的算盤是打得滿精的。由於市長選舉是單一名額選舉,以台北市六四開的藍綠基本盤,除非是藍軍如一九九四年那場選戰那樣發生分裂,民進黨的候選人是很難取勝的。而且,藍軍在吃過“趙黃相爭,阿扁得利”的虧之後,也已懂得棄保,曾經氣勢如虹的宋楚瑜在二零零六年只獲得幾萬票,就是明證。因此,他搶先宣佈參選台北市長,壓根兒就沒有要贏的思想準備。這樣,他就不用擔心將會被困在直轄市長的任期內,從而失去參選“總統”的機會。但是,又不能輸得太多,否則在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時,就將會被指“缺乏選民支持”而告落選。相反,輸得不多倒是可以訴諸於“受到藍軍迫害”,獲得黨內同情分。而以蘇貞昌的高知名度及以往在出任各種公職期間較為清廉、有一定政績的優勢,這種“少輸為贏”的預期戰果是可以輕易得到的。倘此,他就可循陳水扁、謝長廷的模式,經過台北市長選戰的“洗禮”後,直接問鼎“總統”。

  但是,基於“少輸為贏”戰略訴求,蘇貞昌在台北市長選戰一役不能輸得太多。這就給他是否投入“反ECFA”運動,帶來難題。實際上,台北市的選民大中產階層較多,且多具有較高學歷,因而接受“ECFA”的程度就會較高。他如果投入民進黨“反ECFA”運動,就將可能會流失大量選票,不符其“少輸為贏”的戰略訴求。正因為如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 在已明確參加“五都”市長選舉的五名參選人中,蘇貞昌是唯一未有表態反對“ECFA”的。同樣道理,他也根本難以開腔反對松山機場與對岸直航。 

  這可急壞了一眾“獨派”人士。因此,才有本土社團前日專門召開記者會,聲稱“只要不參與反ECFA公投,不管是朝野都不支持”,大有逼迫蘇貞昌表態的意味。這使蘇貞昌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