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簽署ECFA是大勢所趨

http://www.CRNTT.com   2010-06-16 08:19:07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第三次兩會專家工作商談13日上午在北京首都大酒店舉行。(中國台灣網 張弛 攝)
  中評社北京6月16日訊/“從兩岸關係以外審視ECFA,也可以得出台海雙方的體制性合作是大勢所趨的結論。作為一個仍然充滿活力和創意的經濟體,台灣不應該也不可能長期被排除在區域經濟整合的大潮流之外。靈活敏銳的台商,早在兩岸政治融冰之前捷足先登,在大陸布局,拓展全球市場。從這個角度說,兩岸政治合作的小步前進,背後不乏台商這只有力的經濟推手。ECFA的簽署,在一定意義上正是對這股動力的追認,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民間力量的致意。”新加坡《聯合早報》15日社論“簽署ECFA是大勢所趨”如是說。詳細內容如下:

  中國大陸與台灣前日在北京完成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第三次專家商談,雙方對《兩岸經濟協議》文本達成基本共識。這意味著醞釀多時的兩岸經濟合作體制化進程,又向前邁進了重要的一大步,ECFA很可能在本月內簽署,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錦上添花。

  ECFA從圖紙上規劃至今,也並非一帆風順。台灣社會對於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長期存在政治與安全上的疑慮。以在野的民進黨為代表的勢力,一直擔心ECFA將把台灣的未來綁緊在大陸的經濟表現,並因此削弱台灣的自主性,最終損害台灣的長遠政治利益。

  顧及台灣社會的這股力量,大陸在協商ECFA時展現出極大的耐心與彈性,並以輸送巨大的經濟利益為砝碼,試圖拉攏台灣主流民意的支持。但過度讓利的結果,也在大陸知識界引起了一定的不滿,一些對北京的做法持異議的學者,就公開地表達了保留意見。他們指出,大陸企業在ECFA所面對的不平等待遇,政治上未見其利,經濟上先見其害,並認為這種損害大陸經濟利益的協議,還是必須在社會上先取得更廣泛的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