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且看中印糾葛

http://www.CRNTT.com   2010-06-18 09:51:15  


 
  破碎的國家

  在今後很長時期內,印度不會有足夠的力量向外發展。印度不僅位於歐亞大陸南邊的破碎地帶,印度內部的政治地理也是破碎的。

  所謂破碎,就是不能形成統一的權力結構。印度歷史上只有過三次統一,都與外部力量有直接關係。第一次是孔雀王朝。亞歷山大的入侵給北印度造成了混亂。旃陀羅笈多趁亂而起,在公元前323年建立了孔雀王朝。旃陀羅笈多的孫子、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國王阿育王(約公元前273-約前232在位)統一了次大陸的大部分地方,除了最南端。

  阿育王死後,帝國迅速分裂。到了1526年,蒙古-突厥人自中亞入侵次大陸,建立了莫臥爾帝國,漸次擴張。到帝國的第六位統治者、皇帝奧郎則布(1658-1707在位)時,基本上統一了印度,但也不包括次大陸的南端。這是印度的第二次統一。奧郎則布推行激進的伊斯蘭宗教政策,迫害印度教徒,激起了強烈反抗。他在世時就已經硝煙四起,去世後帝國更是分崩離析。此後,莫臥爾帝國名存實亡,皇帝成為入侵的波斯人、阿富汗人的傀儡。

  在1764年,莫臥爾皇帝投降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到19世紀中期,英國東印度公司第三次統一印度,並從印度向中國走私鴉片,發動鴉片戰爭。可以說,現代印度是由一家英國公司創造的國家。1858年,在鎮壓了印度士兵起義之後,英國撤銷東印度公司,取消了早已沒有任何實力的莫臥爾王朝,對印度實行直接統治,直到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在20世紀初,印度共有700多個大小土邦。在1950年憲法中廢除土邦之後,印度才真正成為一個現代國家。但種姓、宗教、民族和階級的對立與衝突仍在撕裂這個國家。

  印度的統一既然難得,今後維持統一也不容易。印度已經有了快速發展的經濟,但在今後數十年內仍然是相對貧困的人口占大多數。同時,中國在國內也面臨許多挑戰。兩國都會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國內。這是中印缺少衝突動力的另一大原因。


  來源:經濟觀察報 2010年06月17日 作者:丁力  原標題:中印糾葛(1)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