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印度為何把反華當作“政治正確”

http://www.CRNTT.com   2010-05-15 08:42:35  


2010中印發展論壇3月30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局長周明偉在開幕式上致辭。 中國網楊佳攝
  中評社北京5月15日訊/印度環境和林業國務部長齋拉姆・蘭密施(Jairam Ramesh)最近日子不太好過,因為他批評印度某些部門和某些政客對中國存在一種“妄想症”,並因此引發了口水戰和政爭。印度國大黨黨首索尼婭.甘地、印度總理辛格還得親自出面幹預。這本是印度國內常見的政爭現象,不值得過分解讀,但這背後卻透露出“疑華”乃至“反華”仍然是印度國內涉華輿論的“政治的正確性”。主張中印友好、互利合作的人士可能更加噤若寒蟬,因為弄不好就是他們被抹黑成“中國說客”的下一人選。

  政治正確性(Political Correctness,簡稱PC)概念流行於20世紀80年代末的美國知識界,意即一個公民有義務奉行一國所奉行的政治原則和立場,不能流露出任何歧視性的情緒、或違反主流價值觀的言行。這種看不見的規則在客觀上能主導了一個社會的主流輿論氛圍。在印度鷹派涉華決策、研判、報道中,“政治的正確性”往往體現為疑華、懼華、排華和反華。

  毋庸諱言,蘭密施簡單幾句話引發這麼大的風波,主要是源自印度國內的部門利益之爭,同時反對黨也借此天賜良機攻擊執政黨。對印度國內的政爭,中國人自然無權置喙,但這背後透露的印度國內對華輿論是不正常的。

  長期以來,印度對華態度和政策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中國情結”,即中國是印度所追求的大國地位的參照底線,也是印度大國地位的競爭者或超越對象,同時還是影響印度崛起的關鍵外部因素之一。自印度獨立以來,這種情結就一直在困擾著印度人,促使其處處想與中國較勁,想擺脫都擺脫不掉,就連開國總理尼赫魯也不能免俗。尼赫魯曾經說,“當他和中國人站在一起的時候,他才格外感到自己是個印度人”。當一個人被某種不合邏輯的臆念操控時,其往往行為扭曲,心態失調,判斷失准。國家政策是由人來執行的,如果中此魔咒也難逃劫難,這也是我們常呼籲國與國相交需開放包容的重要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