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廣西“貧民區”的無政府生存

http://www.CRNTT.com   2010-06-24 06:39:16  


 
從“黑人”區到“貧民區”

  幾年前,由於緊挨著火車道,生活在淩窩的人們都是跑到火車道的另一邊去上厠所。後來,火車道圍了護欄,居民們只好每家每戶挖開路面,用磚頭自制了簡易下水道,“終端”就指向離自己家最近的低窪處。

  居住在低窪處的居民,往往下水管道就指向自家旁邊狹窄的夾道,每次出入家門,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鄰居家的糞便污物從管道內流出。

  這裡的房主都是附近鄉鎮的農村人。他們從30年前第一代移民開始,賣光了老家的一切,甚至拆了老宅的瓦片,舉家落戶在這裡。

  老來賓縣的人都知道淩窩,許多年前,他們把在淩窩住的外來戶稱為“黑人”。現在,新來賓市人則把這裡稱為“貧民區”。

  “你去那里有什麼業務可談?”一位出租車司機忍不住問本刊記者。來賓市的治安狀況名聲惡劣,曾經出現過用炸藥炸掉外來企業投資建設的工廠這樣的惡性事件。而淩窩更是混亂不堪,小偷、搶劫,“差不多每天晚上那里都會有些事件發生。”司機告誡說。

  2002年,來賓縣升級為地級市。按照區劃,淩窩這塊地方屬於來賓市興賓區城東街道鎮東社區。在來賓市的規劃圖上,淩窩在城市範圍之內。但在淩窩長期居住的1000多戶家庭、7000多人口,幾乎全都是農村戶口。

  10年前,當地公安部門曾經設置了淩窩管理站,以便收取暫住費。2000年之後,暫住費被公安部叫停,淩窩管理站也就自動取消。直到2002年,淩窩才被劃歸到鎮東社區。但鎮東社區對淩窩的管理並不積極。

  “城市管理都是按照戶籍走的,再加上我們鎮東社區只有4名工作人員,對淩窩的管理就比較鬆散。”鄭文強說。居住在淩窩的人建房後要進水進電,以及他們外出打工,鎮東社區都會給他們開具證明,但社區對淩窩的工作僅止於此。至於鎮東社區的流動人口管理站,梁耀忠說他從來沒有接觸過。

  沒有城市社區化的管理,淩窩的居民會自發組成小組向水站和供電局繳納水電費。這麼多年,這個地方的外來戶從來沒有拖欠過當地水電費和衛生費。但這些,並沒有讓淩窩以外的人對它產生一個好印象。

  從2002年開始,淩窩開始出現了居民自建樓房。原來幾塊石頭、幾片瓦片胡亂搭起的平房被逐漸淘汰。這些樓房大都用於出租,而出租對象則是一個特殊人群---到來賓市來做傳銷的。

  每天早上5點到8點和晚上6點到8點,淩窩許多出租樓內就會聚滿上課的傳銷人員。每個房間依據大小少則五六人、多則十幾人。廣西來賓市是著名的“傳銷者天堂”和“大本營”,淩窩是他們的“根據地”之一。

  “那時候,經常有搞傳銷的人跳樓、搶劫、殺人。”當地居民說,有一些傳銷環節中的下綫會殺掉拿了錢的上綫。搞傳銷的人生活極為艱難,在離淩窩不遠的一個菜市場內,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在那撿剩菜葉。

  但當地居民對傳銷人員並不那麼反感。傳銷者會以出裝修費代替租金的方式來租房。這對於沒有多少現錢的淩窩居民來說是個實用的辦法,雙方“各得其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