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廣西“貧民區”的無政府生存

http://www.CRNTT.com   2010-06-24 06:39:16  


 
“挨著”城市生活

  在來賓市當地人看來,貧窮導致混亂,淩窩從誕生起就是一個治安混亂的地方。幾年前,地處淩窩一帶的來賓市三中,放學的時候,經過淩窩那條路上經常會有警察駐守,即便是這樣,搶劫鬥毆的事情仍時有發生。

  1986年,12歲的梁耀忠剛來到淩窩的時候,這裡雖然荒蕪,卻還比較平靜。但很快,隨著外來人員越來越多,許多像梁耀忠一樣的農村孩子來到這裡,他們根本無法適應城里的學校。當越來越多淩窩的孩子讀不好書的時候,他們就成為聚集在城市邊緣的不安定分子。

  梁耀忠現在平均月收入800多元,妻子在一家私立幼兒園打工,每個月五六百元,兩人的收入僅夠維持生計。“這裡很多都是從鄉下搬到來賓謀生的鄉下人,沒有什麼技能,都是在賣苦力。”苦力,來賓人曾用這個詞描述梁耀忠父輩那一代人,對於今天淩窩的居民,依然適用。

  作為一個年輕的城市,來賓市這兩年工程建設量巨大,但大項目大多使用外地工人。對於當地勞動力來講,來賓市並沒有足夠的就業機會。

  淩窩80%的成年男性是建築工,但他們往往一個月只有半個月的活兒幹,餘下時間處於待工狀態。空閑下來的工人沒什麼消遣,不少人就在街上閑逛,賭六合彩。

  而據來賓市市政管理局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由於來賓市人“生性凶悍”,外邊的工廠都不願招收。“女的還要,男的不要。”

  在來賓市區人看來,淩窩的男人大多游手好閑,好賭、酗酒,甚至有人吸毒。但淩窩居民自己說,在這個人均月收入只有七八百元的城市貧民區,“哪里有那麼多活可幹?叫我們怎麼辦?”

  在中國現行的投融資體制下,各級政府的投資熱情無一例外地指向了資本密集而不是勞動密集產業,來賓市也不例外。而這對於當地充足的勞動力來說並非好事。無所事事的勞動力即便想勤勉打拼,也缺乏足夠的平台來實現其勞動價值。

  最重要的是,“誰不想挨著城市呢!”淩窩居民戴勝利很自然地用了“挨著”這個詞---就像淩窩的地理位置一樣,只是“挨著”城市而已。雖然目前不可能爭取到城市戶口,在城市住下去連就業機會也少得可憐,但老家的鄉親還是大都主張走出來,在農村,“那連個逛街的地方都沒有。”

  接觸到城市化的人們早已習慣並依賴上了城市生活,回到農村他們漸漸脫離關系的老家,已是根本不在他們考慮範圍內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