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最配當大學校長的人出局22年

http://www.CRNTT.com   2010-06-24 12:34:32  


 
  專訪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

  大學之美在哪里?

  采訪整理/胡赳赳

  象牙塔是做學問的最佳境界

  《新周刊》:蔡元培先生曾提倡“美育替代宗教”,但就現今看來,大學的美育功能似乎並未起到應有的作用。

  劉道玉:美是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人類的歷史上,宗教在興辦學校、傳播知識和陶冶人的善良的美德方面,是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國沒有原生的宗教,絕大多數人也不太信仰宗教。因此,蔡元培先生1917年發表一篇文章《論美育代替宗教》,是從中國情況出發,對於陶冶人們高尚情操有著巨大的作用。可是,美育在中國一直是命途多舛,蔡元培這篇號召響應者也不是很多。解放以後美學、心理學、社會學都被稱為資產階級學科,統統被取消了。美育真正在教育中得到重視,恐怕還是在粉碎四人幫以後,在解放思想的指導下才逐步恢複。但是,美育在中國教育的狀況不是很令人滿意,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如果我是北大校長,首先恢複蔡元培提出的校訓,不折不扣地按照他的理念辦學。國外大學一個好的理念,沿襲幾百年不變,我們中國不行,再好的理念也會因為制度的更迭或領導人的變更朝令夕改。中國官場上有一個惡習,就是後任否定前任,前任再好的東西也不繼承,要別出心裁的提一個口號,哪怕是蹩腳的他也要提,因為這是他們的政績啊。

  《新周刊》:“象牙塔”是精英教育的代名詞,當精英教育向大衆教育甚至是產業化教育轉變時,“象牙塔”變成了“權力之塔”、“金錢之塔”,這也意味著大學美學趣味的遷移——由學術之美變成了權力場和名利場。

  劉道玉:公元1088年,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亞誕生了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博洛尼亞大學,是自發產生的。那時候,某個學者發明了一個學說或新技術,於是他就到大庭廣衆向人們宣講和傳播。最早的教師就是這樣自由演講的大學者,最早的學生就是對演講感興趣的人,慢慢就演變成了大學。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從大學的起源來看西方大學的精髓,西方大學的歷史近千年了,起源就是自發的,自發的就意味著它有獨立權,不受政府管轄也不受教會幹預。經過千年的延續,西方大學的精髓就是十個字:獨立、民主、自由、質疑、批判。這是大學精神之美,這種精神又是導致發明創造之美所必不可少的。所以,有評論說:“藝術大師羅丹首先的創造家,其次才是雕塑家。”羅丹一生作品林立,在巴黎羅丹美術館展出的300幅精品,件件都是美如冠玉之作,也是創造之美的再現。

  大學之美還表現在環境美。古代格言說,天下名山寺占盡。我覺得從選址來看呢,大學和寺廟是一個思路,就是要遠離塵世,靜心地修煉和專心致志地做學問。當年,我們考入武漢大學時,沒有公共汽車,都是碎石路,但是進了武漢大學就覺得進入仙山了,鬱鬱葱葱的樹木、湖光山色,琉璃瓦宇,美景片片。現在環境也不美了,已不是聖潔之地了。

  追求真理應該是大學最美好的理想和目的。我們怎麼樣營造追求真理的環境,就是遠離功利的象牙之塔。例如,法國年僅30歲的律師費馬,於1638年提出了一道數學猜想題,曾困擾了一代又一代世界數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用了7年的時間證明了這個358年未被證明的費馬大定理。在1997年成功的那一刻,安德魯該是多麼的高興,那是獲得真理後最美妙的感覺。

  我必須強調,象牙塔式的精英大學與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應用型的大學,是並行不悖兩種類型,各有其自己的使命。我們不需要所有的大學都進入象牙塔,也不需要每個大學都走出象牙塔,切忌一刀切。世界上那些頂尖級的精英大學,無疑是符合美的標准,是世界各國大學效仿的楷模。為了追求大學之美,我國應當建成少數幾所世界一流的大學,但必須營造象牙塔的學術環境,否則就不可能出現世界公認的大師,形成世界公認的科學學派,做出曠古絕倫的發明創造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