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人為何缺乏誠信?

http://www.CRNTT.com   2010-06-28 11:27:52  


田忌的勝利是以葬送誠信、守則、公平等基本信條為代價的。
 
古代國家運作缺乏契約:上行下效

  ◎田忌賽馬是破壞契約和規則的典型 
 
  田忌賽馬傳頌千古,甚至說這個故事表現了“孫臏細致的觀察能力和運籌能力”,揭示了“如何善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對手的短處,從而在競技中獲勝”。但其實,田忌(孫臏)就是勝在作假、破壞規則和契約上——用下等馬假充上等馬、上等馬假充中等馬、中等馬假充下等馬於齊威王比賽,違背了二人所約定的上等馬對上等馬的規則,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田忌(孫臏)的勝利是以葬送誠信、守則、公平等基本信條為代價的,其行為應該說是極惡劣的。這從一個角度說明古代官場普遍缺乏規則和契約意識以及對作假行為的認同,正如嚴複所說:“華風之弊,八字盡之。始於作偽,終於無恥。” 

  ◎諸葛亮破壞吳蜀盟約,私取南郡 
 
  縱觀古代經典文獻,破壞契約而不守信的例子到處都是,而諸葛亮恰恰是其中的典範:諸葛亮的“謀”中大多有不守信用的成分。例如聯吳抗曹本是經常掛在諸葛亮嘴邊的一句話,但這項策略最終的失敗其主要原因便在於諸葛亮的失信於人上。 
 
  赤壁之戰以後,周瑜親自拜訪劉備,問他是否會乘火打劫南郡。劉備按照諸葛亮的吩咐說:“聞都督欲取南郡,故來相助。若都督不取,備必取之。”周瑜倒也爽快,當著魯肅與諸葛亮的面,與劉備立字為證:如果我周瑜取不了南郡,任憑你劉備隨便去取。接下來便是周瑜與南郡守將曹仁的一場殘酷大戰,周瑜傷亡慘重,而且周瑜還被毒箭射中。不出所料劉備、諸葛亮還是食言了,他們乘周瑜與曹仁激戰正酣時一舉拿下這兩個周瑜一直想圖謀的城池。周瑜氣得大叫一聲,金瘡迸裂。這就是《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孔明一氣周公瑾”的經過。 
 
  ◎封建社會的國家“失信”導致上行下效 
 
  古代社會中上述例子層出不窮,封建國家之間以及內部帶頭不守信用,違背契約產生了上行下效的影響。而中國恰恰是一個官本位的社會,社會文化心態一切以官場為“範”。因此,中國人的社會行為標準不是是非,而是像柏楊在《醜陋的中國人》中指出的那樣,“以官的標準為標準”。而按照“破窗理論”,只要有一個人或一件事可以違背這個“契約”,則所有的人或事都可以違背這個契約。封建國家不守信的直接後果就是大部分人也沒有道德底線,可以為一己私利為所欲為。 


  結語:英國著名法律史學家梅因說過:“迄今為止,所有社會進步的運動,都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西方文明發展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契約發展的歷史。而創造輝煌政治或商業文明的國家,無一不是契約精神的楷模。事實上,中國的歷史傳統中不乏的契約因素,但離契約文明還很遠。而恰恰是建立在契約基礎上的市場經濟的到來,缺乏契約的傳統被凸顯,誠信危機隨之而來。(來源:網易另一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