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阿富巴”戰場換帥與南亞局勢

http://www.CRNTT.com   2010-06-29 10:29:34  


  中評社北京6月29日訊/6月23日奧巴馬“揮淚斬馬謖”,把年前自己派遣到“阿富巴”戰場的美國最傑出的打擊抗美勢力的指揮官邁克科里斯特撤換。奧巴馬不惜“急流換馬”所為何事?此對南亞局勢將會產生什麼影響?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黃琦淑的文章《美國“阿富巴”戰場換帥與南亞局勢》,內容如下:

  6月23日奧巴馬“揮淚斬馬謖”,把年前自己派遣到“阿富巴”戰場的美國最傑出的打擊抗美勢力(anti-insurgency)的指揮官邁克科里斯特(Stanley McChrystal)撤換,因為《滾石》(Rolling Stone)雜誌記者把前線指揮部飲酒時間的談話內容(對白宮領導多有不恭)公諸於眾,觸犯了軍人服從文人政權的紀律。

  《滾石》雜誌記者的真實報道反映出兩大內情:一是“阿富巴”戰場最高指揮部頭上的文人“指揮鏈”(chain of command)可謂一團糟,缺乏必勝的堅強意志;另一是美國對阿富汗局勢已經失控,打也不成,和也不成。

  奧巴馬不惜“急流換馬”,聰明地勸說中央軍區司令、伊拉克戰場上“加油”總指揮、扭轉乾坤的英雄彼得雷烏斯(David Petraeus)接替邁克科里斯特,既塞住政敵挑剔之嘴,又挽回失去的總統威嚴,卻解決不了上述的兩大失控。

奧巴馬對阿富汗戰事心不在焉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對局勢悲觀。他指出:美國出兵伊拉克和阿富汗這兩大戰爭形勢完全不同。美國在伊拉克花了天價至少還使得中東阿拉伯國家少了一個與美國格格不入的政權,但阿富汗卻不是美國軍事力量能起任何變化的社會。

  “阿富汗是帝國的墳場”,美國無法改變這一定律。弗里德曼指出美國在阿富汗訓練本國軍隊是多此一舉。阿富汗人生下來就會打仗,沒人訓練的塔利班能和訓練有素的美軍打個平手。問題在於阿富汗人並沒有美國人那種打擊塔利班的熱情,雖然很多阿富汗人並不喜歡塔利班。

  諷刺的是:當年在參議院時奧巴馬對布什的“加油”和彼得雷烏斯擔任伊拉克前線總指揮都不熱情支持,前年他競選民主黨內總統候選人時戰勝希拉莉的王牌之一就是他一貫反對伊拉克戰爭,和平運動是他的最大選票銀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