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述弢:蘇聯解體的一種經濟學詮釋

http://www.CRNTT.com   2010-06-29 12:17:28  


蘇聯解體漫畫 作者:joe_jiye
  中評社北京6月29日訊/蘇聯解體至今已將近19個年頭,而解體的原因至今眾說紛紜。本文所要介紹的,則是對於蘇聯解體的一種經濟學詮釋。述弢:蘇聯解體的一種經濟學詮釋。南方網今天登載述弢文章“蘇聯解體的一種經濟學詮釋”,內容如下:

  周恩來曾經在一次內部講話中說道:對蘇聯的情況,我們是若明若暗。實際上,許多國家都存在這個問題。例如蘇聯解體,就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就連自認為對蘇聯研究得很透徹的美國,當時表現也大失水準。又如解體前的1991年8月19日,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突然宣布國家即日起進入緊急狀態,並由副總統亞納耶夫代行戈爾巴喬夫的總統職務,這明明是一起政變,有的國家偏偏作出誤判,匆匆表態對政變方表示支持,搞得自己十分被動。

  蘇聯解體至今已將近19個年頭,而解體的原因至今眾說紛紜。本文所要介紹的,則是對於蘇聯解體的一種經濟學詮釋。

  發生於20世紀末期的蘇聯解體,時間上比農業集體化晚了60年,兩者之間,有著怎樣的因果關係呢?

  我們先來看看斯大林親自發動和領導的農業集體化運動。新經濟政策時期,由於政策對頭,民心大順,工農業生產屢創新高。20年代中期,布爾什維克黨內高層在如何推進國家工業化的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終是斯大林的意見占了上風。他主張改弦更張,終結新經濟政策,加強國家行政體制,改造農村,消滅富農,消滅個體農戶,成立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使之成為向工業輸送所需資源的可靠渠道。斯大林決定在1930年夏天之前“基本”結束集體化運動。濫施暴力帶來的後果是農民對集體化的大規模抵制。他們不肯把財產和牲畜交到集體農莊,擔心遭到富農那樣的厄運,便紛紛宰殺牲畜(集體化期間牲畜總頭數減少了一半甚至三分之二),減少播種面積。某些地區,特別是在南俄,農民同政府武裝對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