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財政增收是體制改革的良機

http://www.CRNTT.com   2010-06-30 08:55:41  


  中評社北京6月30日訊/據國稅部門官員估算,2010年中國財政收入有望超過8萬億,僅次於美國。

  新京報發表社論稱,上世紀90年代分稅制改革後,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從1994年的10.8%提高到2009年的20.4%,幾乎翻了一倍;中央財政占財政收入比重從1993年22%上升到2009年的52.4%,翻了一倍有餘。此外,財政收入的增速已持續十餘年超過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可以預期的是,未來10年左右,財政收入的持續增長是一個基本趨勢。但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增收之後怎麼辦?

  文章指出,從現實情況看,增收後有兩個重要的方面需要突破:

  其一是結構性的增支。這個增支不是普遍的增支,而是“有增有減”中的增支。

  一,企業的稅負需要降低。當前中國企業的總體稅負重,在財政增收後,需要加大對企業的減稅力度。尤其是對民營中小企業。這些企業直接關係到就業問題,不要寄希望於民營企業在稅收、GDP上發揮太大的作用。加大對民營中小企業的稅負返還,既在財政承受的範圍內,又有利於解決就業問題。為此,未來幾年的財政政策需要全面考慮對民營中小企業的大規模減稅問題。

  二,居民的福利需要提高。近幾年中國社會政策有明顯調整,但社會福利體系還有很大缺口。例如養老金的缺口,在東北一些地區,甚至傳統大集體企業的工人社會保障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而教育資金和公共衛生投入的欠賬同樣龐大,既然國家有足夠財力作為底子,這些國民基本福利的保障當盡快全面解決。

  三,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財政增收並不意味著政府行政成本可以提高。這些年政府行政成本的不斷攀升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需要警惕的是,行政成本總量隨著財政收入增長而增長,但比重持平或略有下降。為此,對於政府行政成本,需要根據總量制定年均下降計劃,力爭在“十二五”末期總量降低20%左右。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