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兩個貴族和他們的“英國病人”

http://www.CRNTT.com   2010-07-07 10:44:07  


 
荷蘭典範

  《金融時報》的專欄作家馬丁.沃爾夫在一篇評論本次英國大選的文章中提出了鮮明的觀點:隨著人口眾多的新興大國的崛起,英國成為強國的訴求將變得越來越可笑。卡梅倫新內閣擬定中的公共支出審查(主旨是削減政府開支300億英鎊,其中必然包括一些國際行動上的調整,如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撤軍)必將加快英國地緣政治衰落的步伐。英國必須調整自己的觸角,使之處於力所能及的範圍。21世紀的英國應當以鄰國荷蘭為典範,荷蘭比英國更早成為了商業和海上帝國,近3個世紀來一直在相對衰落。相比之下,英國的衰落只是最近100年的事情。不過,荷蘭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算得上成功,作為一個大西洋主義國家,卸下了軍事包袱的荷蘭穩定而民主,儘管它在政治上施行的是複雜的聯合執政模式。它有著穩健的經濟、成功的企業和強健的外部狀況。經歷了兩個世紀的相對衰落後,在過去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荷蘭人的生活比英國要富裕。實際上,荷蘭是歐洲人均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它成功的奧秘在於,深諳如何將有限資源投入能夠為本國帶來最大效益的事務上,從而做到盡可能延緩國力衰落的過程及減輕由此造成的痛苦,進而保證國民在這一長期過程中能夠持續享有富足而有尊嚴的生活。

  沃爾夫認為,在未來為了避免成為一個新的希臘、西班牙或葡萄牙——它們在歷史上都曾經是盛極一時的大帝國,後來相繼衰落,今天又身陷主權債務危機之中難以自拔。對英國來說正確的方案,是使自己成功轉變成一個“體量更大的荷蘭”。

  所謂普遍問題,要更為複雜一點。過去一個世紀來,西方政治(這裡的“西方”指的是民主國家陣營,其實主要就是西歐和北美)始終搖擺於右翼的傳統自由主義與左翼的社會民主主義(在美國通常被稱為“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間。前者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小政府和不干預政策,認為應當將一切可以由公民個人和私人企業解決的社會事務交給私人,國家只提供最低限度的公共產品。用一句裡根的競選口號來說:“政府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問題本身!”哈耶克和弗里德曼是這種政治和經濟哲學的思想教父,裡根和撒切爾夫人則是它的忠實的執行人。而後者將社會的平等與公正置於市場自由之上,強調通過政府監管適當限制市場行為,避免社會兩極分化,同時給予社會中的弱勢人群以較好的保障。瑞典長期執政的社會民主黨和英國工黨所孜孜以求的 “福利國家”,就是這種左翼政治哲學藍圖下的理想國。

  然而,戰後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實踐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無論是個人主義還是社會民主主義,都存在難以克服的內在問題。過分強調市場自由和個人競爭,多半會引致嚴重的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平等;政府對市場的放任自流一定會助長個人和機構通過吹大市場泡沫而牟取不正當利益,最終導致不可收拾的嚴重後果。這一次由華爾街貪婪資本肇始的金融危機,就是風行了將近30年的 “裡根-撒切爾主義”失敗的明證。而在這場意識形態鬥爭的另一端,左翼政黨主張的國有化、高福利、高稅收和大政府政策,無一例外地導致了社會財富創造力的挫傷、政府機構效率低下、財政赤字高漲、工會腐敗跋扈……

  於是,不斷有雄心勃勃的政治家試圖在這兩種政治哲學的角力中探索出一條中間道路或闖出一條新路來,他們希望能夠在兼收並蓄左右兩派政治主張長處的同時擯棄它們的缺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