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中國經濟 複雜在哪裡

http://www.CRNTT.com   2010-07-11 09:58:47  


宏觀調控兩難問題增多,不確定的未來困擾著中國經濟。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一向信心滿滿的中國經濟,忽然一下子變得複雜起來了。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央財經大學政府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福重文章稱,股市是宏觀經濟的一面鏡子,由於擔心信貸緊縮和經濟放緩,滬深股市最近劇烈下挫,累計跌幅已居世界第一。這同時反映了“宏觀調控的兩難問題增多”,不確定性的未來困擾著中國經濟。僅僅一個月前,人們擔心的還是樓價飈升,出口飈升,以及如何管理通脹預期,現在,事情似乎反過來了。從上周公布的6月PMI指數看,製造業步子已開始放緩。同時,5月底以來,波羅的海幹散貨航運指數一直大幅下滑,中國出口也在放緩,這將帶動中國經濟整體收縮。

  日前,國家統計局將2009年的經濟增幅從8.7%向上修訂至9.1%,這樣,按照同比統計,下半年的經濟增速,因為基礎抬高,數據肯定要低於人們此前的預期,而敏感的股市反映的正是這個預期。

  去年初,中國宏觀經濟形勢並不好,但是,即將開始實施的財政刺激計劃,以及與之配合的龐大信貸規模,令市場流動性泛濫,投資者信心滿懷,滬深股市飈升。到今天,4萬億刺激資金已基本用完,政策的刺激力度在逐漸衰減,正接近尾聲。去年經濟增速完成預定目標,主要是財政輸血的結果。如果財政資金沒有引起乘數效應,換句話說,也就是財政支出的一塊錢,無法引發民間幾塊錢的消費或者投資,那當刺激計劃資金用光之時,也就是經濟增長停滯之日。

  文章分析,為什麼財政政策沒有引出顯著的乘數效應呢?這是因為4萬億財政資金,一部分是通過一系列的產業振興計劃支出的。這些產業,有的是市場需要的,有的則處於嚴重過剩的狀態。但是,不管如何,有了財政資金,都可以開足馬力,增加產量,哪怕後者只是最後增加了庫存而已。而產量,包括庫存,都是GDP!另一部分刺激資金則投向了基礎設施,所謂“鐵公機”是也。鐵路、公路、機場等,當然可以吸收大量投資,而投資也是GDP。

  問題是,那些靠輸血資金才能存活的產業,除了庫存,並不會有最終的需求來支撐,而大部分基礎設施,只能帶來短期的少量就業,根本不能引起民間的投資跟進。因此,簡單點說,到目前為止,除了財政刺激,我們還沒有找到新的、更有效的拉動經濟增長的辦法。

  很多人說,這是因為居民消費不足。是的,居民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根本性力量,但是,消費的基礎是可支配收入。而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需要改變由體制性因素決定的國民財富分配格局,這是長期的任務,這絕非易事。

  刺激居民消費的家電下鄉等,只是權宜之計,其效果並不明顯。因為對於窮困階層來說,也許買家電可以節省100塊錢,可是,不買就能省下1000塊。在社會保障殘缺不全的情況下,消費必然乏力。

  更嚴重的是,中國的收入差距,已到了接近分化的邊緣。而收入差距太大,社會總的消費必然不足。新聞報道經常說,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加了多少雲雲,可是這其中,究竟多少是居民的自發消費,多少是集團消費、政府購買,就不好說了。所以,消費是短期我們不能指望的經濟拉動力量。

  文章指出,比消費更有效的經濟拉動因素,是投資。如果民間的投資能夠進一步開放,無論是就業,還是GDP,都不必擔憂了。

  現在,能賺錢的領域,民間資本總不得其門而入,唯一的口子,是購房。房子是消費品,但是更是投資品。購買新建住房,在統計GDP時,計入的是投資而非消費。改革三十年來,居民積累的財富,唯一安全的保值增值渠道,就是購買房子。買房子連帶帶動了消費增加,這比家電下鄉的貢獻大得多。這也從反面,證明了民間投資的重要性。

  房地產新政已經持續了三個月了,但各大城市的房價並未見顯著回落,但是成交量急劇萎縮,而資金也沒有回流到股市,這背後的原因,就是居民投資無其他更好渠道。值得注意的是,降低過高的房價,於普通低收入階層購買住房並無助益,但對經濟增長打擊甚大。

  解決之道,在於進一步開放民間投資。現有的《反壟斷法》中關於“國計民生”的規定,大有討論修改的必要。就說“國計民生”這個詞,便是計劃經濟時期的常用語,是壟斷的口實,是對壟斷已成之局的被迫接受。足見在意識深處,對市場作用的懷疑還很大,還在心安理得地接受壟斷。

  在消費和民間投資都指望不上的條件下,中國經濟的另一個股肱之臣——出口,便得擔起大任。但是現在,出口受到國際因素越來越大的掣肘,出口和製造業隨時都可能下滑,引發市場擔憂是很自然的事情。這樣,在現有框架下,支撐經濟增長的,就剩下政府支出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國企投資了。

  文章表示,從長遠看,我們不應該太計較沒有就業增長的GDP,而是發揮市場機制的力量,放開投資,允許民間資本跟外國資本一樣,進入原先的壟斷領域,以及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的格局,這些改革措施,才是解決調控兩難尷尬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