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轉型期中國不需要過高增長率

http://www.CRNTT.com   2010-06-22 08:20:44  


中國不需要過高的增長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訊/今年與去年的增長形勢完全不一樣。今年經濟已開始V型反轉,根據近期的數據分析,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基本穩定。特別是經濟領先指標——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連續15個月在正常水平以上運行,5月雖較4月有1.8個百分點的下降,但仍在50%的正常水平之上,顯示未來三到六個月經濟將呈現增長之勢,只不過態勢較之前更趨平穩。

  上海證券報發表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文章表示,相對去年中國經濟“探底”至十數年來的季度經濟增長最低點並面對可能繼續大幅下滑風險的形勢,今年房地產調控和其他宏觀調控對經濟的影響,包括投資增長從32%的水平回落26%左右,應是對已呈現的經濟快速增長態勢的主動調整,而非“二次探底”的危機形態。

  因此,所謂“二次探底”和“經濟下滑”,不是對經濟現狀的合適表述:所探之底是2009年第一季度 6.1%之底,還是9%至10%的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之底?經濟下滑,是像2008年那樣從上半年的10.4%的增長,“滑”到第四季度的6.8%的增長,還是從第一季度的11.9%“滑”到9%至10%的潛在增長率?今年二季度之後中國經濟增長率,可能都低於第一季度,但若以“二次探底”,“經濟下滑”這些與危機相伴的字眼,判斷正在走出危機的中國經濟的形勢,無疑會產生誤導效應。

  更重要的是,中國不需要過高的增長。去年四季度,經濟增長率實際達到11.7%。今年一季度“GDP”增長11.9%。如果今年第二季度乃至全年延續一季度那樣的快速增長態勢,全年經濟增長可能超過9.5%至10%的現階段潛在經濟增長率,就會出現經濟偏熱。

  文章認為,推動超過潛在增長率的更高的增長,可能引發通脹惡化。經濟學理論證明,在經濟處於潛在增長率的時候,刻意推動更高的增長,可能推動更大的投資,過大的投資需求一定會增加過多貨幣供應,推動短期總需求偏離潛在增長水平,工資水平也會相應上漲,價格勢將偏離均衡水平上漲。如果短期內充分就業的均衡水平不能提高,這種偏離產出均衡水平的狀態就是不穩定的和不能持續的,很快不得不在新的價格水平上回到原來的充分就業的產出水平。這時候如果繼續增加貨幣發行,上面的過程就會重複,結果就是價格水平不斷上升,通脹形勢在循環中不斷惡化。這對於當前通脹預期的管理,避免通脹形勢惡化是非常不利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