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秦輝:告別夢魘的“鐵托主義者”

http://www.CRNTT.com   2010-07-14 13:15:39  


 
斯坦鮑利奇與《走向絕境》

  不能說所有懷念鐵托時代的人都像托馬舍維奇那樣想。但這種想法的確合乎邏輯。從歷史上看,儘管鐵托在1948年與蘇聯決裂前其實是個正統的斯大林主義者,而決裂後也沒有完全放棄斯大林主義遺產,但畢竟他在南蘇決裂後探索建立的“自治社會主義”總的來講還是個比蘇式社會主義更開明、自由度也更大的模式。儘管這個模式一度輝煌之後便陷入危機,最終未能避免失敗。但從這個模式轉向“民主社會主義”、“人道社會主義”應當說是有基礎的,至少比其他東歐國家更順理成章。只有塞爾維亞共盟被米洛舍維奇引向了另一條道路。

  而這條道路當然不是堅持鐵托傳統,恰恰相反,米洛舍維奇走的正是鐵托最為痛恨的“切特尼克式”道路。

  切特尼克(塞爾維亞語“義勇軍”)是二戰期間的塞爾維亞極端民族主義武裝組織。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它與其他民族的民族主義組織(主要是克羅地亞人的“烏斯塔沙”和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的“第二普裡茲倫同盟”)發生極端慘烈的民族仇殺。這幾個組織都很反共而且有民族屠殺的罪行,但克族組織親德,阿族組織親意,德意垮台後便很快瓦解,而切特尼克支持流亡英國的戰前南斯拉夫王國塞爾維亞王室,屬於反法西斯盟國陣營。因為是在反法西斯陣營中爭奪“正統”,南共對付它最費勁也血戰最久,直到1946年抓獲並處決其首領米哈伊洛維奇,才結束了這場較量。

  而西方雖然不滿鐵托鎮壓異己,但因切特尼克有反民主自由的極右翼種族恐怖主義色彩,在屠殺“異族”方面聲名狼藉,西方各民主國家對之均無好感,也並未實際支持切特尼克。於是切特尼克分子一方面固然反共,另一方面對“出賣”了他們的西方也有宿怨。

  與塞爾維亞王室統治的戰前南斯拉夫不同,克羅地亞人鐵托建立的南斯拉夫是根據列寧民族理論設計的“社會主義聯邦”,原則上反對一切民族的民族主義。但南共領導核心多是非塞族,更由於與切特尼克鬥爭的傳統,也由於南蘇決裂後傳統上親俄的塞爾維亞人中出了很多“情報局分子”(戰後蘇聯建立的“歐洲各國共產黨情報局”,南蘇決裂後是蘇聯反南的主要工具,“情報局分子”即指親蘇反南人士),因此實際上對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的打擊較之其他民族主義尤為嚴厲。如1966年起對蘭科維奇集團“大塞爾維亞主義”的打擊,一直持續到1970年代,據說有4萬塞族幹部因此被整肅。而在制度上,鐵托時代也作了許多抑制塞族強權(用塞民族主義者的話說是“損害塞爾維亞”)的安排。例如把“講塞爾維亞語的穆斯林”劃為另一民族(穆斯林人,或稱波斯尼亞人),並據此建立了波黑共和國;把過去所謂“塞爾維亞語的馬其頓方言”定為另一語言(馬其頓語),並據此確認馬其頓族和建立了馬其頓共和國。同時還在塞爾維亞共和國裡設了其他共和國所沒有的兩個“自治省”,並授予其與塞爾維亞幾乎平起平坐的“聯邦主體”地位,從而大大縮小了塞爾維亞的版圖與人口。

  這些做法對於壓抑戰前南斯拉夫嚴重的塞族強權、維護民族平等和聯邦穩定起了作用。但是在一些民族情緒強烈的塞爾維亞人中卻積累了很大不滿。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就是這些人的代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