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父母皆禍害”是如何煉成的?

http://www.CRNTT.com   2010-07-19 08:27:58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訊/中國父母怎麼成了兒女眼中的“禍害”?《南方周末》日前登載的報道《80後子女形容50後父母“父母皆禍害”? 》令人震驚。就此,《經濟觀察報》今載評論“‘父母皆禍害’是如何煉成的?”,內容如下:

  上周《南方周末》以很大的篇幅登載了一篇題目驚悚的報道:《80後子女形容50後父母“父母皆禍害”? 》,報道緣起於豆瓣的一個名為“父母皆禍害”的小組。 

  小組成員的父母多為小學老師,在子女眼中,是一群“僵化的國家教育機器的最末端執行者”,他們“逃得掉沉悶無趣的小學,卻永遠也別想從父母那兒畢業”。 這篇報道引起了社會廣泛的討論,有人認為將父母形容為“禍害”實在是不可思議。其實,這樣的年輕人多數並非忤逆不孝的冷血動物,而是用這種聳人聽聞的話語表達自己對陳舊的教育制度、壓抑的家庭環境和思想保守的父母一種反抗而已。比起90餘年前的“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一些人,這些人對父母的“反叛”根本算不了什麼。 

  以“五四”運動爆發為標誌的新文化運動,張揚的是“反封建”、“民主、科學”的大旗。而“反封建”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反抗封建家庭制度以及這一制度的核心:父權。“審父”成為那一時期許多新文學作品一種重要的主題。巴金的《家》不知引起了多少年輕人的共鳴。而巴金在成都讀書的老師吳虞,更是反抗“父權”家庭制度的急先鋒,他批判儒學中以孝為中心的封建專制和家族制度,認為封建家族制度是專制制度的源頭、禍根,必須徹底給打倒、推翻。胡適稱他為“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他和其父的關係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在日記里稱其父親,一口一個“老魔”,其父死後,他寫信給住宿學校的兩個女兒,“告以老魔徑赴陰司告狀去矣!”那可比“父母皆禍害”過份多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