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秦輝:真正的民族平等必須走民主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0-07-16 09:13:52  


 
印度的憲政民主聯邦 

  印度也是聯邦,但印度這個聯邦的建構原則和南斯拉夫相反,應該說印度的種族、民族、語言、宗教、文化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了南斯拉夫,國家認同的基礎比南斯拉夫還要薄弱。而且就它的優勢民族、主體民族缺位這一點而言,它也要比南斯拉夫更明顯。南斯拉夫不管怎麼樣還有一個塞爾維亞族,而印度、巴基斯坦這樣的國家,印地族、烏爾都族這是沒有的,只不過有一些講這種話的人而已,講這種話的人本來也是來自各族的。 

  我們現在覺得印度有種族矛盾、種族衝突,其實印度在建國之初才真是非常恐怖。印巴分治造成了100多萬人的死亡,印度的歷屆領導人幾乎都是因為這個原因非正常死亡的,除了尼赫魯和夏斯特裡是病死的,三個甘地都是被民族/宗教極端分子暗殺的,但70年過去,印度的國家認同可以說是越來越穩固,民族衝突是有,但是應該說是越來越淡化了,而不是越來越激化了。 

  印度和南斯拉夫相反的是,印度從一開始就建立了憲政民主基礎上的左右分野的多黨制,所有的各主要政黨都是超越民族的。這些黨都不是按照民族分的,而是按照政見來分的,有左派也有右派,盡管實際上這些黨往往有固定的族群基礎,也就是說實際上某一個黨還是更多地得到某些族群的支持。 

  我這裡分析一個黨,印共(馬)。印共(馬)的選民主要集中在兩個族群,孟加拉人和馬拉亞拉姆人,它在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馬拉亞拉姆人為主)已分別執政32年與25年,在孟加拉人居多的特裡普拉邦也執政很久,但除了這三個“紅邦”,它在其他各邦幾乎毫無影響。僅以2009年選舉為例,在這年印度國會人民院該黨獲得的16席除1席外全部來自這三邦,在全印各邦議會中的印共(馬)總共擁有293個席位,但三個紅邦就集中了275席,其餘32個邦(區)總共只有18席。 

  與此相仿,馬哈拉施特拉、哈裡亞納等邦幾乎從來都是國大黨的天下,而古吉拉特邦則是人民黨長期占有優勢。可以想象,如果這些黨都是以族群認同為依歸,他們長期控制的邦與其他邦可能早就分道揚鑣了。然而印度這些黨都是以制度理念而不是以族群特性作為依歸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印共(馬)盡管在“紅色三邦”之外影響其實很小,但是它的黨中央一直設在德裡,它的理想是取得全國多數的支持,以便將它在紅邦的實踐推向全國,在印度實現社會主義,而不會想去搞什麼西孟加拉的獨立或者是喀拉拉的獨立。 

  印巴分治之後,東西兩個孟加拉都曾有獨立的情緒,東邊的孟加拉最後真的獨立成為了孟加拉國。而西部的孟加拉,其實也不是沒有獨立的思潮,但是長期執政的印共(馬)偏偏是一個非常反對民族主義的政黨,它在憲政民主體制下是全印左翼反對派的代表,而不是孟加拉人的代表,它並不想代表孟加拉人說話,它要代表全印度的窮人說話,它將自己定義為印度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的代表。印共(馬)大部分的黨員、選民、國會議員和各邦議員都是孟加拉人,但印共(馬)自從成立以後到現在,歷任的總書記沒有一個是孟加拉人。 

  今天的印度的國家凝聚靠什麼呢?不是靠印度教,歷史上向有“只有印度教沒有印度國”之說,印度教可以建立文化認同,但很難建立國家認同。今天印度各民族在什麼問題上可以達成一致呢?他們哪怕在所有的問題上都不能達成一致,但至少一個問題上可以達成一致,那就是印度應該是一個憲政民主國家,無論哪一個民族,也無論你是左派還是右派,只要你想在全印度執政,你就要堅持這一條。 

  印度這個國家矛盾很大,印共(馬)掌權的西孟加拉邦與中央政府也有很嚴重的矛盾,曾經幾次發生過暴力事件,出現過緊急狀態。但是這些矛盾都是印度公民中的左右衝突,哪怕你是打起內戰來,那也相當於中國的國共內戰,雙方都還是承認一個中國的。他們也是一樣,這並不是孟加拉人與其他民族的民族衝突,今天德裡的統治者也將印共(馬)看做是他們的競爭對手,整天盤算著怎麼遏制印共(馬)的勢力,但是他們從來就不擔心西孟加拉邦有什麼獨立的問題。而且我們知道,在印共(馬)執政的30多年裡,西孟加拉邦的民族融合與孟加拉人的印度意識或者說國家認同,其實是明顯加強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