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秦輝:真正的民族平等必須走民主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0-07-16 09:13:52  


 
真正的民族平等必須走民主的道路 

  真正的民族平等必須是在民主條件下體現出來的,大家知道美國很早就有了黑人官員,甚至是高官。前國務卿賴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都是黑人,但研究種族關系的人並不認為這是種族平等的一大突破。道理很簡單,不管是國務卿還是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主席,那都是任命的,總統任命了一個黑人最多只代表了總統的開明,不能反映白人的開明,其實這就相當於在南斯拉夫,鐵托規定各民族要輪流坐莊,但是你只能說這是鐵托的開明,這並不是塞爾維亞人的開明,當然鐵托不是塞爾維亞人而是克羅地亞人,但這也不是克羅地亞人的開明,其他民族也不會因為這一點而感謝塞爾維亞人或者克羅地亞人。 

  像美國、印度這樣的國家,每幾年一次的競選就是一次民族大融合的洗禮,每一次的競選就使得每一個黨的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成員要搞一次大團結,你不搞大團結你就贏不了。 

  我覺得承認階級分野是可以的,階級可以有矛盾,可以有鬥爭,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存在左派、右派,但是你左派、右派無需互相消滅。南斯拉夫按照列寧主義的民族問題理論來建構國家,本來這種理論並不是一點可取之處都沒有,比如說我認為用階級矛盾“替代”民族矛盾就很高明,而且老實說西方、印度也是這樣,用階級矛盾來淡化民族矛盾,用左右分野來化解民族分野,這應該是很高明的。但本來這個高明就高明在階級矛盾比較容易妥協、合作,事實上也比較容易實現。相對而言,勞資合作總比“阿以合作”容易得多、工會與商會達成協議總比猶太教徒與穆斯林達成協議容易得多吧?可是列寧體制真正的問題就在於它將本來是容易妥協和合作的一種矛盾人為地激化為你死我活、誰戰勝誰。這種理論在利益關系上把勞資對立刻意激化成“阿以對立”,在觀念問題上像舊時宗教戰爭中“基督徒戰勝穆斯林”那樣去鎮壓“資產階級思想”。結果搞得任何一個民族中都有人被傷害,任何一個民族都積累了不滿的情緒。但是在存在著民族矛盾的情況下,這種不滿又容易被轉嫁到兩個民族之間。於是就導致了越這樣搞這個國家就越是離心傾向嚴重。 

  其實階級的分野或者說左右的分野,一般來說是不會分裂國家的,為什麼呢? 

  左右的分野和階級的分野都是可變的,一個左派選民下一次大選可能就改變主意,成為右派的選民。但是一個民族的人怎麼也不可能變成一個民族,這個認同是固定的,所以一個少數黨如果對他的政治理念有信心,比如說我信社會主義,哪怕我現在是少數派,但是我相信將來有可能成為多數派,但如果是一個少數民族,你相信將來會成為多數民族嗎?不可能,除非你獨立。所以如果這個國家的政治一旦變成是以民族來分野,問題就很大了。

  第二,左中右的分野是理性的,有理可講的,可以和大家的實際利益掛鈎。比如說我是左派,我主張福利國家,我可以講福利國家可以給你提供各種各樣的保障。我是右派,我主張自由競爭,我也可以講福利國家不好,自由競爭可以提高經濟活力等等。這些話都可以進行理性的分析,左派、右派各有利弊,利弊也容易講得清楚。但是不同的民族認同你怎麼解釋呢?民族認同說透了,就是一種感情,這就像我愛我的母親,那是因為我母親比別的母親更漂亮、更有錢、更聰明、更能幹嗎?當然不是,而就因為她是我的母親,我能夠向別人介紹說我的母親多麼偉大,所以你們也來認她為母吧,這是做不到的。 

  天底下不存在著一元化的東西,但是如果真的要講多元化,在一個多民族國家“左右多元化”是最能夠淡化民族認同的多元化的,因此也有利於促進民族和睦與國家統一。承認左右多元化的印度國家認同越來越鞏固,而不允許左右多元化卻突出民族認同多元化的南斯拉夫卻解體了,這不令人深思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