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佩蒂斯:希臘債務危機的中國之痛

http://www.CRNTT.com   2010-08-06 08:40:02  


 
  並不奇怪,中國出於對歐元走弱的擔憂,會對重估人民幣的任何決策都更加小心謹慎。人們反對人民幣匯率調整的依據是,以貿易加權指數計算,人民幣的幣值已經明顯上升,歐洲作為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對中國商品需求的下降會給中國出口商帶來巨大壓力,即使人民幣匯率不再作出調整,情況也已經相當嚴重。

  這種觀點還認為,如果任由人民幣繼續升值的話,將會給中國經濟發展造成巨大負擔。依靠大規模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的做法不無風險,而在政府正致力於退出經濟刺激計劃的現階段,中國幾乎肯定會因為希臘債務危機而受池魚之殃,目前正是應該努力減少損失的時候。

  上述論證聽起來很有道理,而且相當負責任,但就中國的長期發展而言,卻可能只是飲鴆止渴。我們參考一下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的做法就可以明白。當時,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淨出口國。針對歐洲國家努力改善收支狀況的努力,美國愚蠢的選擇了設置關稅壁壘來避免遭受貿易損失。但華盛頓的這一政策立場也就意味著,歐洲那些本來就已經貿易赤字的國家,將不得不單獨承受貿易損失。這當然也導致了其他國家採取報復性的貿易保護措施。

  這跟希臘又有什麼關係呢?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歐洲的主要貿易赤字國家將很難實現資本淨流入,他們所能期待最好的狀況,就是通過官方援助,對現有的問題做點修修補補的工作。

  歐洲各國現在的經常項目赤字已經達到了美國的2/3,面對這種局面,如果他們在資本流動方面實現不了淨流入,就必須通過市場手段縮減赤字。但歐洲部分國家的貿易赤字收縮,要有一定的先決條件才能實現:或者是德國等歐洲內部的淨出口國減少出口,或者就是整個歐洲的淨出口擴展同樣的規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