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胡佛周陽山:只有一位“國父”

http://www.CRNTT.com   2010-08-16 13:33:30  


孫中山在兩岸民衆的心中都頗受尊敬
  中評社台北8月16日訊/“中研院”院士胡佛、“監察委員”周陽山今天在《聯合報》登出文章“我們只有一位‘國父’”。作者強調:“如果沒有‘國父’和革命黨人的犧牲奮鬥,‘中華民國’是否能成立,殆成疑問。紀念民國百年,吃果子拜樹頭,就不能不飲水思源,瞭解“國父”和革命志士建國的艱辛歷程。畢竟,我們只有一個‘中華民國’,我們只有一位可敬的‘國父’。”文章內容如下:

  自上周一為文檢討“文建會”出資拍攝紀念“國父”紀錄片的相關爭議後,引起各界多方的討論,這確實是一件近年來深具意義的重大公共議題。

  我們從不反對以人性觀點及生活角度探討孫中山,並進行自由創作。但平路女士的發言,卻出現許多違背基本史實和憲政常識的誤解。如她指出,“國父”過世當時媒體主要關切的是中原大戰,因而缺乏詳細報導;但1930年的中原大戰是中山先生過世後好幾年才發生的事;且“國父”過世消息,當時各地均有大幅報導。

  “國父”的確“是人不是神”。對於過去威權時代將孫中山神格化的作法,我們從來就不贊成;近二十年來,“國父”早已從神壇走下,年輕世代對國民革命的瞭解也不多。至於西方學界對“國父”的評價,褒貶均有,但肯定遠多於否定。他們普遍認為,孫中山可能是所有近代中國的領袖中,“最受中國人普遍敬重的一位”。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韋慕庭指出,孫先生被視為革命“公認的主要倡導者”,韋慕庭也同意以色列學者史扶鄰的觀點,“孫中山對革命的最大貢獻,是他的樂觀主義,當其他革命同志對革命絕望之際,他仍努力不懈的在海外奔走…可說是居功厥偉。”如果我們忽略這些具體的史實與研究成果,甚至故意說,孫中山男性荷爾蒙太過旺盛,結果造成三個寡婦,這種譁眾取寵的詮釋方法,難道不是輕侮傲慢嗎?

  平路女士曾經引用列寧的話來貶抑中山先生的思想與地位。她所指中山先生的天真無知,完全是負面的貶義,而列寧所講的是純真,是正面的推崇,原文用的是naivete一字。在列寧的《中國的民主和民粹主義》一文中,在naivete一字之前還有一字virginal,這兩個字連起來看,正確譯文就是赤子之心,這是列寧對中山先生由衷的讚美,但平路女士誤解原意,而在字面上移轉焦點,糾纏不清。列寧還說,這位“亞洲共和國臨時大“總統”是充滿著崇高精神和英雄氣概的革命民主派”,難道這是列寧嘲笑孫中山天真無知嗎?

  監察權行使對象,是“文建會”,並非平路女士。“文建會”盛治仁主委已宣佈:平路並非該片製作人,僅係不支薪顧問。她對孫中山相關認知的發言,既不代表“文建會”,也不代表製作單位,純粹是個人見解。盛主委既有此宣佈,目前監察權對“文建會”的行使已無必要。我們當然要繼續注意“文建會”日後作為,希望拍出既重視人性與也符合史實的優良紀錄片。

  1911年十月十三日,紐約時報刊載“武漢起義”來訊時曾指出:“反滿領袖孫逸仙,若計劃未失敗,將被選為‘總統’。”如果沒有“國父”和革命黨人的犧牲奮鬥,“中華民國”是否能成立,殆成疑問。紀念民國百年,吃果子拜樹頭,就不能不飲水思源,瞭解“國父”和革命志士建國的艱辛歷程。畢竟,我們只有一個“中華民國”,我們只有一位可敬的“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