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稅基窄福利少 香港窮人更多

http://www.CRNTT.com   2010-08-18 11:48:00  


 
                      大地產商納稅最多

  到這裡,政府與大地產商“密切”的關係已經一目了然。大地產商是香港最賺錢的公司,香港“名列前茅”的富豪,例如李嘉誠、郭氏兄弟、李兆基等都是大地產商,他們的員工按理也是最賺錢的納稅人,大公司盈利高企,政府稅收就多,反之亦然。此外,賣地為政府帶來巨大收益,政府當然不希望地價降下來。早前政府徇眾要求,推出“九招十二式”,結果東涌地皮只以底價成交,其後推出的粉嶺地皮,亦只以13.3億低價成交。不是法律的“九招十二式”推出後,地價便已經插水,如果立了法,地價的下降更不堪設想。看在庫房收益份上,立法規管大地產商的工作當然要“三思後行”。

  既然大地產商控制了特區政府的“水路”,導致大地產商享有特權,那麼解決方法就在於改革稅制了,但關鍵在於市民肯不肯承擔多一些賦稅責任。幾年前香港的經濟富裕,政府提倡開徵銷售稅,遭到社會的強烈反彈,最終撤回諮詢;現時香港經濟尚未恢復元氣,可以預料再談擴闊稅基注定徒勞無功。

  銷售稅中途“觸礁”,另外一個原因在於,銷售稅是累退稅,社會人士害怕銷售稅會加劇貧富懸殊,所以堅決反對。可是,怕影響基層而不擴闊稅基,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稅基窄,代價是提供予基層的福利不足;基層的福利不足,貧富差距又越拉越大;基層越來越窮,窮人越來越多,更加不敢擴闊稅基,以免落得“從乞兒兜裡拿飯食”的罪名;稅基不擴闊,福利又不足,窮人人數越來越膨脹……

                     打造和諧要靠講承擔

  令人比較擔憂的是,現時香港社會正瀰漫著一種“不勞而獲”的心態,不同階層的人都在要求不同程度的福利,卻從來鮮談錢從何來。他們認為“福利”就是“權利”,是他們“奉旨”擁有的,如果政府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那麼這個政府就不稱職,應該進行“抗爭”。但“權利”的另一面就是“責任”,若我們不願履行“責任”,卻只求福利,那是“暴利”而不是“權利”。福利是需要金錢來維持的,倘若我們渴求福利,我們應該願意承擔賦稅責任。

  現時社會怨氣已經到了危險地步,我們不能不變。和諧社會,不能只靠口號,而是要靠勇氣、承擔和犧牲。這對香港現今一代的基層,及往後世代的基層,有利而無害。

  孫中山先生在《三民主義與中國的前途》一篇演講中這麼說:“人的眼光要看得遠。凡是大災大禍沒有發生的時候,要防止它是容易的;到了發生之後,要撲滅它卻是極難。……到那時候收拾不來,又要弄成大革命了。革命的事情是萬不得已才用,不可頻頻傷國民的元氣。我們實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時候,須同時想法子改良社會經濟組織,防止後來的社會革命,這真是最大的責任。”希望我們能從孫中山先生的話中得到啟示。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