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智效民:民國大學校長的自信與智慧

http://www.CRNTT.com   2010-08-24 14:07:53  


 
  無獨有偶的是,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也有類似的觀念和趣聞。按規定,清華大學的教授會、評議會和校務會議都應該由校長主持。但是在開會的時候,梅貽琦卻總是仔細聽取別人意見,自己很少說話。因此大家稱他為“寡言君子”。對於這種情況,梅貽琦曾經有過解釋。他說:我就像京劇中的“王帽”一樣,看似重要,卻不大開口,主戲要讓別人來唱。於是有人說:梅校長有一種忘我的人格,只知有事,不知有“我”;他待人以誠,遇事都要公開討論;如果大家意見不一,爭論不休,他能用簡明扼要的話指出症結所在,使問題順利得到解決。在具體事務上,他也非常尊重大家的意見,當年數學大師熊慶來要破格錄取華羅庚,他完全支持。因此朱自清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說:清華大學的民主制度是很脆弱的,如果沒有梅校長的同情和支持,就不可能確立。

  作為一校之長,蔣夢麟、梅貽琦把自己比作“宋江”和“王帽”,不僅體現了他們的優雅與從容,也證明他們的自信與智慧。 

  所謂自信,主要來自於他們的學識。就拿蔣夢麟來說吧,他早年留學美國,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因此他對教育有深刻的理解。他認為:共和國的作用,就是尊重並保護個人價值;教育的目的,則是為了發展個性,培養特長,增加個人價值。為此,大學校長必須對教育學有所研究。但是,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育學可以分為“個人”與“社會”兩大部分。就“個人”而言,它應該涉及生理學、遺傳學、衛生學、心理學、邏輯學、美學等諸多學科,以滿足“發展個性”的需要;就“社會”而言,它應該涉及人種學、歷史學、地理學、倫理學、政治學等領域,以滿足“發展人群”的需要。此外,無論個人還是社會,都離不開自然界,所以教育學還要涉及生物學、動物學、植物學和物理化學等內容。正因為如此,蔣夢麟強調:“有真學術,而後始有真教育,有真學問家,而後始有真教育家。”所謂真教育家,就是通曉各門學科的通博之士,“不通博乎此,則不可以研究教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