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智效民:民國大學校長的自信與智慧

http://www.CRNTT.com   2010-08-24 14:07:53  


 
  所謂智慧,更多地表現於他們“無為而治”的管理理念。衆所周知,當年的大學都有“教授治校”的傳統。所謂教授治校,就是要讓教授“有為”,校長“無為”;如果校長總想“有為”,那麼教授就只能“無為”了。對於“無為而治”,胡適曾給予很高評價。他說道家之所以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是因為一個人的知識、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開明的領導人必須依靠衆人的智慧和力量。這種依靠“衆智衆力”的政治,就包含著民主的意味。相反,如果一個掌握大權的人太相信自己,太“有為”能幹,那其實是老百姓的災難。因此胡適認為:“不輕易做一件好事,正如不輕易做一件壞事”一樣,應該成為領導者自覺遵守的一條戒律。 

  遺憾的是,胡適的這個觀點對於當今社會是很難理解的。許多人一旦大權在握,或者稍微負點責任,就總想轟轟烈烈地大幹一場。於是,大學校長們不僅要修大門、蓋大樓,還要在畢業典禮上出風頭、賺資本。至於大學的功能、教育的真諦,則因為無能為力,只好不管不顧。 

  作者智效民 來源:2010年08月22日 南方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