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的地方行政改革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10-08-24 09:57:30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8月24日訊/“沒有政權的扁平化過程,就不可能遏制地方政府的黑社會化和腐敗。”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鄭永年文章“中國的地方行政改革何去何從?”如是說。詳細內容如下: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各種跡象表明,中國的地方政權已經處於政治、經濟和社會多方面的深層危機之中。在中國的政治環境中,因為社會力量的弱小,地方政府的有效運作是社會穩定的前提。如果不對地方政權加以大力度地改革,大規模的社會不穩定就會出現。一旦地方政府不論以何種方式解體,那麼社會的無政府狀態就變得不可避免。

  首先是一線政府呈現出來的黑社會化傾向。這裡有重慶打黑的例子,一抓可以抓出那麼多政府官員來;更應當指出的是,黑社會化發生在政府的各個部門,尤其是在司法部門。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員和黑社會成員,或者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或者成為黑社會的後台,或者甚至本身就是黑社會成員。一些地方,整個政權就類似於黑社會。可以相信,這麼龐大的黑社會網絡,並非在很短時期內可以形成,地方政府黑社會化是制度土壤上逐漸產生出來的。

  和黑社會化緊密相關的是地方政府的集體腐敗,也就是整個地方領導班子的腐敗。這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集體腐敗越到地方越嚴重。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是中國政府的核心議程。經濟發展本身並沒有錯。要改變落後的局面就必須發展經濟,同時經濟發展也能改善政府和人民之間的關係。很簡單,一個無所作為的政府很難得到人民的認同。但是各級黨政官員往往對經濟發展這個主題作錯誤的理解,盲目相信只要經濟發展了,什麼樣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只要經濟發展了,人民就會認同政府及其官員。1980年代盛行腐敗促進經濟發展的觀點,1990年代之後又有只管發展而不問後果的GDP主義的興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