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公眾讀不懂的房價數據

http://www.CRNTT.com   2010-08-31 10:32:37  


房地產數據、尤其是房價數據“失真”,幾乎成了公衆慣性質疑的對象
  中評社北京8月31日訊/8月26日,面對近期輿論對上海房價統計數據結果與實際房價差距甚遠的質疑,國家統計局火速回應“報道失實”後,宣布對上海房產數據統計系統進行清查。據悉,上海因此將暫停公布今年房價數據。事實上,房地產數據、尤其是房價數據“失真”,幾乎成了公眾慣性質疑的對象。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長期讓公眾感受與數據不一致呢?

  ※不科學的統計方法

  全年房價簡單算術平均,得不出直觀真實的市場數據

  在和普通人關係最密切的房價數據上,官方公布的數據往往與民眾感受相距甚遠。其中,對房價漲幅數據與“真實情況”不符的質疑最為常見。新近一個例子是,年初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9年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5%”,隨即引發了廣泛質疑。1.5%的所謂平均漲幅無法對應公眾對“房價大漲”的憤懣,究其根本,還是簡單平均的統計方法不科學。

  據統計局後來回應,年初和年末房價差劇大。這一情況本應體現到數據中,但統計局偏偏把12個月的數據進行了簡單算術平均,讓公眾無從讀出價格變動的“V”型,更不可能認同數據所反映的結論。這種統計方法,即使過程沒有大錯,其數據的參考價值也非常小:既無法反映市場變動的趨勢、也滿足不了差異越來越大的社會現狀,連“服務決策層”的功能也很可疑。

  以均價計算“房價收入比”不專業,結果易造成誤導

  2010年5月,房地產研究機構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公布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房價收入比達8.03,並判斷,東部地區純商品住宅的房價收入比超過14,存在房價泡沫;而大部分中西部地區,房價收入比普遍較低,基本上沒有房價泡沫。受到國內專家和機構青睞的“房價收入比”看上去更直觀,但實際上其計算過程也值得質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