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國深:民調“摸象” 霧裡看花

http://www.CRNTT.com   2010-09-13 10:52:26  


民調可以作爲參考,但是往往以偏概全。
  中評社台北9月13日訊/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今天在《聯合報》登出文章“民調“摸象”霧裡看花的藝術”。作者提醒:“兩岸問題太複雜了,受訪者有如一批摸象的瞎子。在為反對而反對的文化情境下,台灣的民意調查更像是霧裡看花的一種藝術形式。”文章內容如下:  

  台灣民意變化很快,許多人感嘆“台灣人心不如水,今日東去明西來”。良莠不齊的民調機構竟然常常就同一議題得出南轅北轍的結論,有什麼色彩的民調機構往往就做出什麼樣的結果,真的有那麼多巧合嗎?但願《聯合報》的民調結果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根據聯合報公布的數據,筆者選取部分結果談談初步的解讀。

  我認為二十多年的兩岸交流,已使近半民眾認為兩岸公權力部門互動關係從敵對轉變成友善,實在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們沒有感到沮喪的必要,但也沒有得意的理由,為了兩岸人民更美好的生活,兩岸雙方要在自信中繼續努力。

  有近四成的受訪者認為兩岸軍事競爭關係是和緩的,已經是令人鼓舞的信號了,相對於扁後期的兩岸緊張關係,如今近四成受訪者對兩岸軍事安全有信心,說明目前的和平發展方向成效卓著。軍事安全互信與政治互信是相伴相生的,軍事互信要繼續提升,政治互信有待先行。

  受訪者對於兩岸在外事活動方面的緊張感更高於軍事安全層面,或許可以解讀為軍事安全問題不如外事活動問題那麼與民生息息相關。兩岸雙方或可從中獲取一些有參考價值的信息。可喜的是,大陸方面已經感受到台灣民眾的感受,已開始在嘗試在外事活動層面向台灣民眾釋出具體可行的善意。馬英九先生也表明了不再計較名稱和形式,要有意義地參與的立場,這一表態是以人為本的表現,對於兩岸合情合理地共同處理涉外事務有建設性意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