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東歐吉普賽人營地探訪

http://www.CRNTT.com   2010-09-14 12:31:20  


 
  背負著“乞討者、小偷”的惡名

  在東歐小國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漂亮的大運村東邊,很不和諧的坐落著一片棚戶區。我問了當地人,他們說那是吉卜賽人(也稱羅姆人)的營地。

  一個傍晚,我決定去探訪這個營地。

  沿著大路邊的一條小道,穿過一片林子,進入了這片棚戶。這裡我沒看到漂亮的大篷車,反倒和我在中國見到的拾荒者棚戶區很像,鐵皮、一些木板和一些毯子圍著的平房和小院,不規則的散落著。院子裡可以見到舊沙發以及各型的舊桌椅。營地的道路是泥巴路,旁邊叢生著雜草,由於是傍晚,一些小屋的煙囪上淼淼飄著煙。

  一些小屋的人好奇得看著我。我也好奇地看著他們。

  我很想拍照,但由於此前被人告誡,吉卜賽人(羅姆人)生活在主流社會以外,有不少乞討者以及小偷。這使我的探訪小心翼翼。由於不了解他們的風俗和民族心理,所以沒有貿然去拍。

  這個村子不大,走到一處稍大的院子前,院中聊天的幾個男人招呼我。我猶豫了一下,走了過去。這幾位男子皮膚顔色比較深,有著卷曲的頭髮。他們友好的邀請我進去攀談。怎奈他們不會英語,我也不會塞爾維亞語,更別說吉蔔賽語。所以,我們的攀談還是比較成問題的。

  不過,好在當地有些詞匯和同為斯拉夫語的部分詞匯比較接近。加上手勢,我們的交流居然持續下去了。

  其中一位滿臉胡子茬的中年男子告訴我他們是羅姆人,在試圖告訴我他地位時,用了“總統”這個詞。我懂了,就是村長。另一位是他的兄弟。坐在周圍的還有他們的母親和妹妹。尤其是那位老媽媽,胖胖的,飽經滄桑的臉,戴著頭巾,很讓人想起吉蔔賽的占蔔師。他們問我來幹啥,我說來觀光,並且向他們出示了參加歐洲志願者峰會的證件以取得信任。

  飄零在東西歐洲的難民

  “我們來自科索沃。”他們向我介紹這個營地來歷,展現了這個族群的游離。

  在原南斯拉夫的土地上遍布著吉卜賽人(羅姆人)的足跡,其中包括科索沃。上世紀90年代末科索沃爆發的衝突中,當地的阿爾巴尼亞族人和塞爾維亞族人怒火相向。當塞族警察撤離科索沃後,阿族極端分子採用暴力手段報復其他族人。吉卜賽人(羅姆人)也受到池魚之殃,他們的家園被焚燒,屠殺、綁架、搶劫財產、驅趕降臨。當地原有20萬吉卜賽人(羅姆人),90%被趕離了家園,成為難民。在歐洲各地飄零。

  其實這樣的被驅逐,在吉卜賽人(羅姆人)的歷史上頻繁出現。

  在交談中,他們似乎很急切地向筆者證明,他們是有證件的人,但是當證件擺到我面前的時候,我一眼看到證件的頒發者是南斯拉夫。而如今南斯拉夫作為歷史已經不存在若干年了。

  現在他們說著塞爾維亞語,在塞爾維亞居住。不過沒有塞爾維亞的合法證件。也就很難被認為是受到塞爾維亞的保護。

  貝爾格萊德要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這個棚戶區的近旁建立大運村,要遷移這個棚戶區的吉卜賽人(羅姆人)。吉卜賽人(羅姆人)表示抗議。

  幸而塞爾維亞政府也沒強行拆遷,容忍他們在大運村的一側居住。只是在大運村和這個棚戶區間設置了圍欄。當地政府也沒粉飾太平。參與大運會的各國來賓,都會路過這裡時,能遠遠看到這個棚戶區。不過在兩區之間,是圍欄和警察。

  相對於塞爾維亞的科索沃吉卜賽人(羅姆人)難民,到一些西歐國家的可能就沒這麼幸運。2005年5月,德國政府就把一批吉蔔賽難民遣返回科索沃。意大利2008年也曾採取過大規模遣返羅姆人的行動。而2010年7月,法國政府宣布將在此後3個月內取締境內半數“旅居者”和羅姆人的非法居住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