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需要“無為而治”

http://www.CRNTT.com   2010-09-16 08:10:13  


駕乘在中國經濟這樣一個超大經濟體列車上,任何一項宏觀政策,都不期望會即時見效。
  中評社北京9月16日訊/2010年以來,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及其前景撲溯迷離。一方面,根據統計局發布的月份數據,經濟學家們和財經人士較多傾向於認為,中國宏觀經濟增速已經見頂,增速下行趨勢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貨幣化程度在增加,M2已經是中國GDP總量的兩倍,在此格局下,CPI抬頭,又引發了業界對決策層宏觀調控政策的種種猜測:央行是否加息?決策層的宏觀經濟政策是否又會掉頭?

  財經發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韋森教授文章認為,經濟增長前景不明,政府宏觀決策搖擺不定;在此格局中,似有必要對“政府宏觀調控”的內在哲理基礎進行反思。

  文章稱,隨著“西方經濟學”的傳入,凱恩斯主義在中國大行其道,西方國家的政府在二次戰後所採取“宏觀政策”手段和做法,也隨之在中國流行起來。今天,打開電視,上任何一家財經網,人們都會發現,幾乎每周甚至每天都有管理層的“宏觀調控”決策推出:要麼有新的“刺激計劃”出台,要麼有更新的“緊縮措施”實施;昨天刺激了這個“板塊”,今天要調控那個“行業”;今天出剛推出這個“平台”,明天又要出台那個“新政”。當今中國,如果沒有決策層的調控信息不斷發布,股市好像都不知如何走,企業家似乎都不知要不要“擴大再生產”,中國經濟也好像都不知向如何去了。於是,如果沒有決策層手中的那根尺把“指揮棒”,中國經濟運行的這台交響曲好像就會停演了!這個世界今天到底怎麼了?

  “宏觀政策”,政府幹預,原本是老外凱恩斯大叔的發明;但“宏觀調控”,政府指揮經濟,卻肯定是咱國人哥們的創新。“調控”、“調控”,不是“調”,就是“控”,不是“刺激”,就是“降溫”,這就是中國的“宏觀”,這就是國人的“政治經濟學”!當下,人人都熟悉了“宏觀調控”,習以為常,但卻好像沒人想過:可以不可以在一個時期沒有“宏觀調控”?難道一時沒有政府的“調控”政策,這地球、這經濟就不轉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