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北京交通 怎一個“堵”字了得

http://www.CRNTT.com   2010-09-22 08:21:27  


 
  但寫文章還是要講一點建設性的道理,不能隨司機師傅一起罵娘。否則,大家出行時心情更加添堵,乃至邪火攻心,在地鐵裡出手打人(這我是親眼見過的),影響首都人高素質的形象。這不好。於是我琢磨了一下,想出來這麼兩方面的建設性:

  首先是關於地面上的事兒。北京的路這些年越修越寬,但還是趕不上汽車保有量“趕英超美”的增速。據報道,9月初北京市交管局昨天發布的最新機動車保有量數據達到450萬輛,按照目前的機動車增長速度,預計明年上半年將超過500萬輛。

  這數字很驚人,但更驚人的是數字背後的變化。北京汽車保有量從300萬輛增加到400萬輛,僅用了2年7個月,而從400萬到500萬輛,估計只需花費1年半左右的時間。而日本東京實現這一變化卻用了12年的漫長時間。這意味著,如今北京的私家車幾乎呈現非理性、爆炸式的增長,路面配套完全不存在跟上這種增長趨勢的可能。

  在北京,汽車的購買門檻和使用成本都比較低,以至於人人都買車,這是造成堵車情況嚴重的根源,但私家車主特別喜歡開車“出來遛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統計數字寫得很清楚,北京私家車年均行駛里程為1.5萬公里,是倫敦的1.5倍、東京的2倍多。

  在本來公路就不夠使用的情況下,人們還帶著退休老頭去公園遛鳥的心態,有事沒事就來到公路上“遛車”,讓如今本來就已經超負荷運轉的道路,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汽車公園”,試問欲其不堵,可得乎?

  看來,地上的路是徹底堵死了,那地下呢?形式也很嚴峻。

  我曾經看過一幅“有關部門”提供的北京地鐵2015年規劃圖,圖中地鐵發展勢頭良好,新的線路已經修到了良鄉、大興、亦莊這些平日裡八竿子打不著的地方。方便了當地群眾這是不假,但看著這幅藍圖,你會發現地鐵的修建呈現向外的輻射狀,而不是密集的網狀結構。這就好比攤煎餅,地鐵線路越攤越大,但每條線路之間的連接點卻少得可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