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北京交通 怎一個“堵”字了得

http://www.CRNTT.com   2010-09-22 08:21:27  


 
  不妨拿我去過的倫敦做個對比。倫敦市區面積303平方公里,大大小小地鐵線路加起來一共18條,北京市區面積735平方公里,把機場地鐵一塊算上總共才開通了9條,線路密度不足倫敦的四分之一。因此倫敦政府可以拍胸脯說,我們保證乘客在下地鐵五分鐘之內可步行到達任何他想去的地方,但北京肯定不敢這樣說。

  線路不足是也到罷了,大不了乘客多走點路。更大的問題在於站點的設置。在北京坐地鐵換線路極不方便,換乘站太少,地鐵各線路之間沒什麼聯繫。再看看倫敦,地鐵換乘點可以說是星羅棋布。

  在泰晤士河北岸的中心區,以其最著名的黃色地鐵線Cleric為例,其全線有16個換乘站,同時有3條以上線路交匯的站點就有9個以上,當中還有兩站有4條線路交匯,倫敦的地鐵密度可想而知。而北京地位與Cleric地鐵線大致相等的地鐵2號線,只有東直門和西直門有3條線路交匯,能換乘站點總共才7個。相比之下,北京地鐵確實算不上方便,更像是城際鐵路而不是地鐵。

  如此,馬路上車多路少,地鐵裡人多站少。無論向哪個方向出行,都只能面臨一個“堵”字,難怪在北京上班、出行是讓人撓破頭的難題。然而,如今木已成舟,北京在地面和地下交通線路都呈現“大餅”的造型,實在讓人不敢恭維,並且解決的方法短期恐怕還很難出現。怎麼辦?作為混在北京的一員,為今之計我也只好自我阿Q一番,就像那句老話說的:“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眯著。”無論是堵在路上還是地鐵裡,咱別起急,順勢眯一會兒吧。

  作者:孫驍驥 2010年09月20日13:42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