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四大名著為何集體“觸電”?

http://www.CRNTT.com   2010-09-22 10:46:29  


 
  與此同時,觀眾仿彿擁有火眼金睛,不漏過每一個穿幫鏡頭。在《三國》的一個戰爭場面中,遠處出現了一架直升飛機。《紅樓夢》中,寶玉和黛玉乘坐的小舟,在船邊有輪胎保駕護航。在網路時代,尤其是微博(t.sina.com.cn)時代,網友的評論在傳播上比專家們的評論更受歡迎,一個流傳廣泛的《紅樓夢》段子是:“陳曉旭版本的紅樓夢,林黛玉像從天上來到人間的,新版紅樓夢的林黛玉,像從天上人間來的……”

  部分搞笑語錄是導演故意為之,其餘絕大多數搞笑語錄和穿幫鏡頭,來自群眾智慧。這種群眾智慧常常讓導演有所不滿,認為觀眾“跑題”,沒有關注應該關注的部分。但觀眾的集體“跑題”,恰恰說明電視劇本身無法滿足他們日益增長(也可以說“日益低俗”)的文化需求。

  安全的爭議

  既要安全係數又要吸引眼球,這是當下中國文化生產的最高目標。不僅在電視劇領域,在幾乎所有文化領域,都會聽到這麼一個要求:不要出問題,但是要做出動靜來。不要出問題,指的是政治正確和經濟保險;做出動靜來,指的是具有影響力。在文化領域,一部有影響力的作品往往備受爭議。即使無可爭議的文化經典,在產生之初也大都備受爭議。

  由於爭議必須以安全為前提,安全的邊界又是模糊的,不管原創人員還是圍觀群眾都只能以最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安全的爭議”最終只能以搞笑語錄和穿幫鏡頭的方式呈現。所以,導演們更應該感謝而非指責網友,只有這樣才能既保證安全係數又保證吸引眼球。一種正常的人類,不可能頓頓吃魚翅,也不可能在文化生活中只看古典名著和紅色經典,他會有著各種需求。當這種需求無法滿足,公眾就會尋找替代性滿足,無法直接看到“天上人間”的電視劇,他會從林黛玉身上想到“天上人間”。與其說觀眾的想像力過於發達,不如說當下文化生產過於單一,以至於觀眾只能自力更生。

  觀眾經常“跑題”,是因為他們必須面對指定題目。雖然今天的衛視有幾十個頻道,觀眾似乎有用遙控器投票的權利,但是幾十個頻道仿彿同一個頻道。除了在電視劇播放速度上有所不同,其它並無差異。在這種情況下,觀眾不願意只做一個觀眾,他們會參與創作,以搞笑語錄和穿幫鏡頭的方式創作。如果不滿足於此,他們還會傳播一些流言,比如《紅樓夢》,這種流言滿足了“講故事”的需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