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日本為什麼一意孤行?

http://www.CRNTT.com   2010-09-24 09:11:26  


  中評社北京9月24日訊/9月19日,日本宣布延長扣押中國漁船船長。日本地方法院9月10日批准拘留中國漁船船長10天,在中國政府的一再嚴正交涉下,非但未能緩和事態,反而進一步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日本政府如此一意孤行,大大超出分析人士預料。曾有日本觀察家指出,日本方面可能採用“拖”字決。現在看來,這完全低估了當局的政治“抱負”,政客們正在利用此事大作文章。如此瘋狂冒險,根由何在?

  ※日本外交總體趨向強硬

  強硬已成日本習慣性姿態

  今年6月下台的鳩山由紀夫表示,“我做首相時,日中關係非常好,突然變成這樣,很不忍心。”確實,鳩山由紀夫是近年來少有的對華比較親善的首相,但他任上的中日關係也並非一片祥和。今年3月,日本就接連發出威脅說,如果中國繼續強行開發東海油氣田,日本將把中國起訴至國際海洋法庭。與此同時,鳩山由紀夫高調宣布,要制訂新的防衛計劃,遏制中國。

  鳩山由紀夫尚且如此,另一個首相就可謂“如雷貫耳”了——小泉純一郎。2001年—2006年,他連任三屆首相,是三十年來日本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由於他堅持每年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係一路走入低谷。“小泉之後還是小泉”,有人這樣預言。福田康夫、鳩山由紀夫黯然收場,為預言作了注腳。

  一體兩面:“美日同盟”或者“脫美入亞”

  一年前,日本強調“對等的日美關係”,主張加強日本的自主性,喊出了“脫美入亞”的口號。首次上台執政的自民黨出招驚人,提出將普天間機場徹底搬出沖繩,並要求降低搬遷補償金。日本“脫美入亞”的嘗試,說明了日本民眾希望擺脫幾十年來對美國附屬地位的心態。當鳩山將這種心態明確表達出來時,獲得了選民的贊許和支持。只要有機會,日本絕不甘於做美國的小弟。

  在這段時期,中日關係有所緩和,但這並不意味著日本改變了強硬立場,相反,應該把“脫美入亞”看作升級版的強硬——居然敢跟美國叫板呢。當這種“自主”失敗後,日本就返回了原來的軌道,在“美日同盟”框架內對美國以外的國家強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