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陳有西:中國官員為什麼選擇自殺

http://www.CRNTT.com   2010-09-27 10:35:02  


資料圖片:自縊身亡的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童兆洪(左)昔日到下屬單位視察指導工作。
  中評社北京9月27日訊/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童兆洪,於9月21日中午被發現在其辦公室衛生間自縊身亡。據了解,童兆洪生前患抑鬱症數月。另有消息人士透露,童兆洪之死,或與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原立案一庭副庭長潘華山案有關。
何以近年來自殺官員頻頻出現?著名律師陳有西之文“中國官員為什麼選擇自殺”對此做出如下解讀:

  昨天中秋節,我懷著沉痛的心情寫了《祭兆洪》後,資深刑事律師張友明在其新浪博客中(9月22日)轉發了祭文並加了如下按語: 

  省高院童副院長投環自盡之際,我就想到陳有西。我知道他們曾經應該同事過,他應該對童副院長有所熟悉,如果不避嫌疑,他應該表達自己的情緒或看法。中國的反腐的動機自然是正義的,對此我從來舉雙手贊成,但中國的反腐衍生的異態也是有目共睹的。反腐制度設計的不合理加上人事制度、考核制度與辦案者個人的政治前途、生活待遇息息相關,導致很多冤案的發生,對此我想陳有西更是十分清楚。圍繞著童副院長的死,儘管目前還沒有令人信服的結論,甚至最終也不會有真正的結論,但一時間紛紛揚揚的猜疑必定讓死者的身後人更難以面對(這一點是最為可怕的,甚至童副院長在下定決心的時候恐怕也未必想到這一層的可怕),因此,對童副院長的一般情形進行直觀的表述或許便有必要——儘管這或許並不能說明相關事實的全部真相,甚至還有可能被認為為文者有別的動機,但陳有西還是做到了一個同事、知情者、局外人或許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當然,陳有西畢竟還是有深切的文學情節的,他的一句“有幾人想到今天這個中秋節,他的家人會是在如何的絕望和悲涼中度過?”讓人不禁唏噓嘆惋。我雖俗人,但尊重最普通的人性,所以我在昨天轉載按語中還真的就說到了這一點——我絕對同情他的家人和所有真正關心愛護他的人。能夠拋開所有的權謀觀念和不去擔心本來不必要擔心的猜疑,陳有西好樣的,在此我要為陳有西真誠喝彩! 

  他的按語引起了我的進一步思考。其實,我同兆洪尚沒有深交,只是對他的從政經歷比較了解。能夠在這敏感時期公開寫此祭文,也可以看出我無嫌需避。其實兆洪之死,觸動了我十多年中對那麼多中國官員的自殺,而且都死後成謎,死後“被抑鬱”的思考,覺得這種輪徊,不知何時是個盡頭。後面還會有多少官員,會選擇這樣的方式去一了百了。因為今年以來,無論是人數,還是頻度,都已經是兆洪我對他有了解,又是發生在身邊,一下子再觸動了我的更多的思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