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日關係下一步

http://www.CRNTT.com   2010-09-28 09:32:45  


 
  在中日甲午戰爭一觸即發之際,李鴻章乞求英國斡旋,英國虛與委蛇,同時向日本要求其保證尊重英國在長江流域的利益,得到保證之後便退出調停。清軍在平壤、黃海兩戰失利之後,英國社會輿論幾乎一面倒地同情和讚揚日本。

  在日俄戰爭前的1904年1月,美國就向日本政府表示,如果日本對俄國作戰,美國將對日本採取“善意”的態度。同時,應邀訪日的美國陸軍部長塔夫脫在東京再次向日本政府重申美國支持日本的立場。日俄戰爭一爆發,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就向德國和法國政府表示,如果再出現類似1895年那樣的俄德法三國聯合對付日本(即三國干涉還遼)的情況,“我當即站在日本方面,而且為了幫助它將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英國是日本的盟國,對日本的支持更為積極,除了從政治上聲援日本之外,還對土耳其施加壓力,迫使土耳其拒絕俄國黑海艦隊通過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海峽駛向東方。在戰爭期間,英美兩國又源源不斷向日本運送大量煤炭、石油等戰略物資;日本消耗的大約10億美元戰費中,約有一半來自英美兩國財團提供的財政援助。

  英美兩國這樣做,用心在於挑動東亞區域各國相互鬥爭,自己好扶弱抑強,分而治之。日本因國土狹窄、資源貧乏而先天不足,中、俄則具有國土廣大、人口眾多的先天優勢,前者受扶植而興起之後因先天不足仍難以擺脫自己手掌心,後者一旦興起將因其先天優勢而無法挾持,因此,扶植前者以制衡、削弱後者最為可取,這就是從大英帝國到美利堅合眾國的謀臣策士們的謀略所在。我們不能貿然跳進他們的圈套。孫子雲:上兵伐謀,與其陷入別人設計的泥淖之後苦苦掙扎擺脫,不如先行一步打破潛在困局。我們不可忘記歷史,我們更要面向未來。

  當然,無論我們懷有多少善意,僅有我們單方面的意願都無法實現我們所期望的最優結果,還需要日本政府和公眾盡快走出撞船事件的“挫敗感”,回到正確認識歷史、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不斷深化中日友好關係的軌道上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