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章念馳:兩岸最終歸宿 生命共同體

http://www.CRNTT.com   2010-09-30 00:09:03  


 
  抓住和平發展期成功案例推動兩岸關係順利發展

  兩岸進入了“和平發展期”後,兩岸關係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好勢頭,台灣當局停止了“去中國化”,承認了“九二共識”,恢復了“兩會商談”;大陸則不斷釋放對台善意,讓兩岸關係處於六十年來最好的歷史時期,積累了許多成功案例,大大改變了兩岸信任基礎,為今後的兩岸關係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兩岸成功簽署ECFA就是成功案例之一,在此姑且不論ECFA的重要性,就簽約的過程而言就是互謙互讓,相互正視政治現實,尊重各自關切,這是互不否認的範例。顯示出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勇於面對對方社會,敢於面對中華振興,敢於面對“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下階層”的呼聲,並且善於發揮各行業產官學合力參與,始終貫穿合作雙贏思維……,給今後的對話與談判提供了很好範例。

  在簽署ECFA中還有一個亮點,即兩岸決定成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這也是兩岸公權力相互承認和批准的“合作委員會”,象徵著兩岸進入了共同治理的新時代,這是兩岸關係的一大突破,改變了長期以來海峽兩岸各歸各的發展,從而邁入了共同協商共同發展共同治理的新時期。今後這種形式的委員會,一定會多起來,從經濟合作委員會走向政治合作,從一種行業走向各行各業,讓更多台灣同胞參與到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進程中來,發揮他們的才智,為他們提供廣闊的天地,讓他們在一個“大屋頂”下共用祖國的尊嚴與榮譽,找到最後的歸宿。

  又例如在“海西計劃”中,賦予了兩岸在海西經濟區中“先行先試”的許多新政策,邀請台灣不少人士與單位,擔任該園區領導職務,並在“平潭島開發”中進行很多先行先試,邀請一大批學有專長人士擔任顧問,由台灣自主規劃管理,實行“共同規劃、共同建設、共同投資、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將“共同發展”理念發揮得淋漓盡致,成了“一國兩制”最生動的試驗區,讓廣大台灣同胞高高興興地參與到中國現代化建設中來。

  再如上海“世博會”台灣三個館的參與,獲得了極大成功。祖國大陸正視台灣政治現實,讓台灣幾個館找到了最合適會址,給他們創造各種條件,讓他們參與;而台灣幾個館精心準備,力爭完美,獲得眾口稱讚,通過大陸平台,利用“世博”舞台,成功地由中國走向世界,成為兩岸一道光彩奪目的風景線,成了“和平發展”的又一個成功案例。

  我們應看到這一切成就與變化,是我們思想解放的結果,我們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機遇,擴大成果,讓兩岸關係的基礎得到更大好轉,即使民進黨再度上台,讓民意基礎也無法倒退到“李扁時代”。我們要看到,從經濟著手,從厚植共同利益著眼,從培育共同歷史記憶著力,從經濟共同體走向命運共同體,這是成本最低、代價最小的統一方案,這樣做的本身就是一種很政治的政治。這些工作搞好了,兩岸政治基礎就扎實了。今日的兩岸關係要得到根本解決,不是靠坐下來談“政治”就能解決的,沒有一個“政治方案”可以讓兩岸關係一勞永逸的。兩岸關係的最終解決,需要一個過程,是一個漸進的相互融合的過程。應該看到,這個過程已經啟動,也許這過程不平靜,但倒退已無可能。我們要利用ECFA及平潭、世博等成功案例,進一步解放思想,站在戰略高度,深入理解ECFA,模範地執行ECFA,貫徹ECFA!

  (作者章念馳為《中國評論》月刊學術顧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