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周有光:不許批評的真理是偽真理

http://www.CRNTT.com   2010-10-08 13:12:56  


經濟學教授、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訊/“什麼叫真理呢?真理,可以今天批判它、否定它,明天還可以批判它、否定它,在不斷被批判被否定當中能站得住,那才是真理。如果不許批評,那怎麼是真理呢?有一點是非常清楚的,意識形態是不許批評的,意識形態是用來信仰的。只能信仰,不能批評,所以意識形態不能跟社會科學混起來講。”這是104歲的著名學者、經濟學教授、傑出的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最近接受訪談時說的一番話。以下即《財經》今日登載的訪談錄“周有光:不許批評的真理是偽真理”—— 

中國教育還沒有走上一條新道路

  馬國川:1923年您進入聖約翰大學學習。在《百歲口述史》里您曾經提到,您在聖約翰大學接受的是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 請問,什麼是博雅教育?這種教育思想給學生的學業和人格有什麼樣的影響?在聖約翰大學,您的最大收獲是什麼?

   周有光:所謂博雅教育,是英文Liberal Education的漢語翻譯,這個翻譯非常好,把意境提高了。也有的譯為“通識教育”,雖然沒有前者那麼“雅”,但是我覺得,可能跟原來的意思跟更接近一點。

  什麼叫通識教育呢?我的看法是,它包含兩方面內容:第一個內容是,要培養基礎知識。近現代以來的傳統是,把國(文)、英(語)、算(術)視為基礎知識。基礎要培養得好,主要工作做在中學階段,因此中學是最重要的。如果基礎培養不好,以後的教育就困難了。現在好多大學生忙得要死,為什麼呢?他們進了大學還要讀英文背單詞。可是我們那時候,中學時代英文就能很好的應用了,在中學畢業出來就可以在達到ABE(ABEAdult Basic Education 成人基礎教育)水平講了。到了大學,學生就可以運用基礎知識來獲取更高層次的純知識。因為基礎知識,特別是語言知識,不是純知識,而是工具知識。是獲取知識的知識,是一種工具。即使懂得幾種語言,也是不能增加知識的,還是沒有知識。通識教育的第二個內容是,學習邏輯思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那個時候聖約翰大學有一本小册子,專門給來訪客人參考的,里面就講本校的宗旨是“培養良好品德”。現在有人說要“培養高尚人格”,“高尚人格”的講法就太高了吧。

  在我們那個時代,大學畢業生都不是專家,只不過是受過一些基本訓練的普通人,專家要在大學畢業以後再培養。解放以後,完全不一樣了,因為中國學習蘇聯的教育模式。在蘇聯,大學畢業就是專家了。

  我在聖約翰最大的收獲是什麼呢?我想,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怎麼自學。學問是要自己學的,老師只不過指示道路給學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