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蔡康永:內地和台灣,遊戲規則不同

http://www.CRNTT.com   2010-10-28 09:58:43  


 
  1949年,蔡康永的父親蔡天鐸從上海去到台灣,成為台灣外省人。蔡天鐸說“台灣的黃魚再怎麼好,也比不上上海的那條。”作為外省人第二代,蔡康永從未在內地生活過,卻說“我在文化上恐怕逃不掉就是一個上海人”。 

“在台灣依然在眷戀著上海繁華生活的那群人。   

 ——我們家是那樣的家庭,我是那樣的小孩。”

  網易新聞:您因為父親的關係,在違紀刊登“二二八事件”的事情上,沒有受到嚴重處理。您的家庭在整個台灣社會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蔡康永:我們被稱之為叫做“外省人第二代”。可是外省人有分兩種,比方說我們《康熙來了》的製作人老板,王偉忠,他做的一個話劇叫做《寶島一村》,那個講的是外省人,可是住在眷村裡面的,他們都是軍人的眷屬,住在眷村裡,他們過著比較節儉的生活,會發展出眷村的文化。

  我們這些外省人是上海的什麼做紡織廠的啦,做輪船公司的啦,醫生啦,建築師,移到台灣來,是另外一撮。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如果去讀白先勇先生寫的短篇小說集《台北人》裡面那一群,從大陸遷徙到台灣去,依然在眷戀著他們在上海的繁華生活的那一群人,所以我們家是那樣的家庭,然後我是那樣的小孩。

  網易新聞: 您曾說“這個家庭都不是他們(父母)的第一個家庭”, 您通過什麼察覺到的?

  蔡康永:從小就知道,翻開照相簿就知道父母都有其他家人。

  網易新聞:對您這樣的“外省人第二代”,您如何定位內地和台灣在您心裡的地位?

  蔡康永:我在文化上恐怕逃不掉就是一個上海人,比上海人更多更優先的是,我的文化熏陶完全是中國的文化,所以我對好萊塢電影裡面演的那種美國人一有人生煩惱就去跟心理醫生傾訴的那個方向,我是完全不能夠理解跟接受的。因為我看他們跟心理醫生打交道就是一直在一個圈圈裡面繞圈子。我們受所謂的中國文化的熏陶,我覺得儒家還有佛家,還有老莊的這三個方向是特別的有用的,我不是故意要講說,你怎麼那麼功利的去看待思想家的成果,可是的確我在很多人生困惑的時刻,會覺得孔子講過的話,莊子講過的話,或者佛經裡面講過的話,是很能夠幫助我們從一開始就命中核心,從根本的地方就理解人生是怎麼回事。所以我在文化上的歸屬感,完全就是一個中國文化的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