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本“中國通”的微妙處境

http://www.CRNTT.com   2010-11-08 09:17:43  


 
  這種流行看法在此次釣魚島撞船事件中也產生不良作用。在撞船事發之初,中國政府以非常克制的態度,謹慎處理這一事件。而日本部分“中國通”據此分析,中國政府是“擔心事態擴大後會導致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出現反對政府聲音”,才不得不低調以對。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日本決策層對華強硬處理此事的樂觀情緒。

  雖然整個事件剛過去,真實決策過程外界並不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日方9月19日作出延長“拘留”中方船長的決定,背後應有上述判斷作為支撐。否則,難以解釋其在明知中國政府態度的前提下,為何還會做出攻擊性如此之強的舉動。也正因為如此,當中國採取一連串反制措施後,日方明顯缺乏心理準備,也缺乏“後手”。這說明,其此前並無一整套完備的方案,而只是根據一時的判斷冒進。

  內部矛盾影響“知華派”

  此次事件中,日本不同集團的內部矛盾,也影響了“知華派”發揮積極作用。

  首先,民主黨並不是“鐵板一塊”,其內部不同派系權力鬥爭相當激烈。在菅直人派系以外的幾個派系中,頗有一批與中國往來較多、聯絡渠道暢通的政治人士。但在當時民主黨黨首選舉、黨內派系鬥爭較為激烈的情況下,不排除有些民主黨內其他派系的“知華派”人士作壁上觀,等待菅直人“出錯”。

  其次,民主黨與政府各省廳內部也存在矛盾。官僚一向是日本政府的實際運營主體。日本政府運行之所以在政治家走馬燈般更換的情況下仍然不亂,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穩定而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但是,民主黨上台後,強調“政治主導”,向中央政府各部門“派人”“要權”,限制官僚的決策權,這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官僚階層的反彈。再加上民主黨確實缺乏執政經驗,很多事情處理得並不妥當,因此一些屬於官僚階層的“知華派”對民主黨政權也有“看笑話”的心態:“既然你要‘政治主導’,那我們就等著看‘政治主導’的效果。”

  第三,朝野鬥爭也限制了其他政黨的“知華派”活動。目前在野的自民黨和公明黨等黨派,此前長期執政,有不少人都有良好的涉華關係,甚至自己時常往來中國。如果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這些人在兩國關係出現波動時,本應放棄狹隘的黨派之見,為雙邊關係發揮積極作用。但是,日本的政治制度,使黨派利益已成為政治人物眼前的第一要義。民主黨對華政策出現失誤,也正是在野黨群起而攻之的大好時機。

  於是,近期國會開幕後,人們時常可以在電視上看到,原本公認為對華關係密切的一些反對黨議員,此時卻在積極地攻擊菅直人政府“外交軟弱”。在此情況下,人們很難指望他們在對華關係上再有什麼積極舉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