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國百年 談兩個世代的年輕夢想

http://www.CRNTT.com   2010-12-27 11:18:28  


百年夢想,應該如何綻放?
  中評社台北12月27日訊/“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陳長文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民國100年前夕談兩個世代的年輕夢想”。作者表示:“這些無數個小我夢想凝聚起來的‘大夢想’,不就是一百年前,那一群拋頭顱、灑熱血的年輕人獻出生命所想要換取的嗎?他們播下種籽,在百年的嬗遞後,在今天年輕一代的身上顯露綻放。”作者認為“年輕的一代,不妨以四個心情,向過去的一百年告別,展望下個一百年。”文章內容如下:

  再過五天,就是“中華民國”一百年了。這一段期間,在電視上有兩個廣告,一個是講述林覺民寫〈與妻訣別書〉時的心境,一個是對比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與今日年輕朋友的夢想。我覺得,這種跨越百年的夢想對比,正是觀照過去一百年民國的歷史滄桑與展望民國下個一百年,很好的切入點。

  逐夢是人的天性,“人,因有夢想而偉大”(尼采)。一百年前有一群我們稱之為先賢先烈的年輕人,他們的夢想就是創建一個公平、正義、繁榮、人人可為自己逐夢的國度。一百年後,生長在台灣年輕一代,大致上已在一個可以免於戰禍、動盪的環境下,追逐屬於自己的、繽紛的人生夢想。

  前者的夢想是偏向“大我”,有其歷史上的沉重。後者的夢想則是偏向“小我”,有著個人主義式的輕快節奏。看起來,兩者的夢想有著外觀上的差異,實際上卻可以說是有著因果關係。

  就像林覺民在給愛妻的遺書中說,“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對林覺民以及其他為建立民國犧牲生命的年輕人來說,他們處在“大我不保”則“遑論小我”的時代,選擇了以“小我”去交換“大我”,犧牲與自己摰愛廝守人生的機會,去成就天下人可以“愛其所愛”。

  換言之,今天的年輕人可以自由的追逐屬於自己的夢想,或是和三、五好友組一個巡迴天涯的樂團;或是背起背包挑戰聖母峰;或是在青山綠野間開一家民宿;或是選擇縱橫商場、打造企業國度…。這些無數個小我夢想凝聚起來的“大夢想”,不就是一百年前,那一群拋頭顱、灑熱血的年輕人獻出生命所想要換取的嗎?他們播下種籽,在百年的嬗遞後,在今天年輕一代的身上顯露綻放。

  想到這裡,我覺得年輕的一代,不妨以四個心情,向過去的一百年告別,展望下個一百年。

  第一個,當然是“感謝”。對在這一百年之中,曾經為“中華民國”的締造、保衛、繁榮建設的每一個前輩,謝謝他們的犧牲付出,為大家打造一個可以自由逐夢的“國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