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陳炯明,悲傷的烏托邦

http://www.CRNTT.com   2011-01-15 10:20:16  


 
  歷史的真相往往令人唏噓,再回首,雲遮斷歸途,這才一百年的功夫,已經有太多的歷史被遮蔽,被歪曲,多少傑出的人物被忽略,被遺忘,被醜化。歷史總是對失敗者過分刻薄,人民總是忘記對自己最好的人,而品德較高的人往往成為失敗者。逢此遭遇者,千古以下,又豈獨陳炯明一個人呢。

  陳炯明頗有詩才,他曾寫過一首白話詩,至今讀之,依然心潮澎湃,拍案再三:“地中海的風浪平了,大西洋的風浪又起,起時無數平民哭聲高,落時幾個帝王捲入波濤去。這場禍水,正驚魂甫定了,誰知道汪汪的太平洋,耐不住波平如砥,東邊的大陸,中間的島國,望著潮頭,說是早晚必至……”

鏈接:紫微山下,寂寞陳炯明 
 
  來源:羊城晚報 
 
  陳炯明(1878年-1933年),字競存,廣東海豐縣人(時屬惠州)。前清秀才,做過清朝的省議員,參加過同盟會,組織過革命暗殺團,策劃過獨立,參與過討袁護法,先後擔任過廣東省的都督、省長和粵軍總司令,一度是孫中山唯一可依靠的軍事武裝力量的首領,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勝利後,惠州清軍提督在城裡挖地道埋炸藥地雷,欲城陷之時同歸於盡。陳炯明、鄧仲元通過策反,兵不血刃地令惠州城和平易幟得以幸存,避免了一場玉石俱焚的滅頂之災。 

  陳炯明與孫中山曾是親密戰友,1922年兩人因政見不合,陳被免去廣東省長、粵軍總司令、內務部總長三職,退居惠州。其部屬葉舉率“陳家軍”主力自桂回師廣東,於當年6月16日在廣州發動兵變,炮轟孫中山所駐的總統府和粵秀樓。從此陳炯明便落下“民國叛徒”的罵名。其後,惠州歷經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討逆之戰,陷入長達三年的兵燹之災,古城真可謂“存也炯明、毀也炯明”!1925年10月陳被國民革命軍擊敗,之後蟄居香港。 

  1933年9月22日,55歲的陳炯明因貧病交加死於香港。他死的時候就睡在家中的一張行軍床上,窮得連棺材也是挪用其母所備之棺入殮,更遑論墓地,靈柩寄於香港東華義莊。1934年4月3日(即農歷三月初一,1921年陳任省長時下令禁煙的日子)才移葬惠州紫微山。曾經顯赫一時的地方行政長官,死後卻身無長物,凄涼如此,就連他的對手蔣介石也頗表同情,送上撫慰金三千元,汪精衛也送上五百元。 

  我撫摸冰涼的碑台,想到陳炯明主政廣東時嚴禁煙賭的政聲和廉潔自持的操守。賭稅歷來是清朝政府的重要財政收入,陳甫一主政,便以雷霆手段禁賭。據記載,1920年12月1日禁賭令生效後,廣州市面賭館幾乎絕跡,為此學界曾發起為陳鑄銅像、勒石以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