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進黨“民調派”牛刀小試的幾個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1-01-13 08:23:01  


 
  其三、在政黨型態上,民進黨也有可能會由現時的剛性政黨,逐漸轉變為半柔性政黨。實際上,中國的政黨發展史,受到前蘇聯的影響很深影響。國、共兩黨草創時,都聘請了前蘇聯顧問,因而其組織架構也就模仿了前蘇共的“列寧式政黨”亦即剛性政黨的模式,一方面是依循“群眾--階級--政黨--領袖”的模式,另一方面則是對其黨員、黨綱、組織章程都有嚴明的規定,黨員——黨的基層組織--黨員代表大會--中執會--中常會的組織形態一直沿襲至。民進黨雖然沒有“前蘇聯經驗”,但因其草創階段仍處於“戒嚴”狀態,為了求生存,也不得不採用剛性政黨的組織形態。

  但在台灣地區逐漸走向民主化後,各政黨也隨之發生了從革命黨走向民主政黨的轉型。即使是在執政時,也只是選舉機器,因而其剛性政黨的組織型態就受到衝擊。新黨初成立時就完全採用了柔性政黨的組織型態,完全顛覆了列寧關於“群眾--階級--政黨--領袖”的理論,一是沒有嚴格的黨員登記制度,凡是在選舉中投票給新黨候選人的人,都被視為廣義的黨員,也容許黨員跨黨籍;二是沒有嚴密的組織、各基層黨部均是以選民服務處的形式出現;三是不設“黨員代表大會--中央執行機構”的制度,由當選“立委”、“國代”的黨員,組成“全國競選暨發展委員會”,作為黨的中央領導機構。

  但在近年,當新黨正逐步向半剛性政黨發展之際,民進黨卻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在這次黨內初選方式爭論之中,不少黨員提出參考美國初選制度的建議,由全體選民來決定黨的“總統”候選人,使候選人的理念、政策以至是“人氣”都經過民意的檢驗。這樣做,對於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十分有利。如果有朝一日民進黨採取這樣的方式,就與美國政黨沒有具體黨員的柔性政黨的做法,差距不大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